寻红色足迹,扬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01 16:35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刘景涛   阅读 95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了响应“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口号,2023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寻访红色足迹,品读革命故事”社会实践团队化整为零,在江苏,吉林,重庆各地进行了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先后前往了陈扬红藏馆,汪清县烈士陵园,渣滓洞等十数个红色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品读了其背后的革命故事并整理成文,借由新媒体等互联网手段进行了宣传,为红色文化的宣扬贡献了实际力量,尽到了红色基因传承者的一份责任。

一、拜访红藏馆,知发展步履维艰

兴化市千垛镇陈杨红藏馆是王朝圆馆长的私人藏馆,在几经周折后,我们得以得到拜访红藏馆的允许。

馆内60余万件藏品给到了团队成员极大的震撼,王馆长说到:做这些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收藏保养虽然很辛苦,但既然做了,就要尽力做好。


“一件件藏品无声的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仿佛看到了党带领中国走到今天艰难但坚实的脚印”团队成员这样说到自己的感受。

参观结束后,王馆长为团队成员进行了签名,也邀请团队成员再次来访,我们团队也表达了对王馆长的敬佩,再次感慨于藏品背后的故事。

二、瞻仰烈士墓,忆往昔岁月峥嵘

汪清县烈士陵园坐落于吉林省汪清县南山,可能由于地址偏僻,手机地图上并未记载其位置。团队成员向当地人问路才得以找到矗立在南山之腰的汪清县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与革命英烈墙两两相望,碑后则是600余位烈士的长眠之地,团队成员在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之后,对园内进行了简单的打扫。

周边居民刘先生说:每年的清明,附近的几座中小学都会来此进行扫墓活动,步行来往,现在的孩子需要这样缅怀先辈的活动来激发爱国的情怀。



“革命英烈墙上黑底金字的17733个名字让我切实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残酷,也让我愈发坚定了宣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团队成员们表示。

此外,对于地图上没有定位的问题,团队成员也及时向官方进行了反馈,目前等待官方回复。

三、参观渣滓洞,承先辈不屈遗志

对于《红岩》,《江姐》等经典作品的原型,渣滓洞引起了团队成员极大的兴趣,带着好奇,团队成员对其进行了参观。

曾作为国民政府军统局看守所,渣滓洞展示了很多刑具、酷刑的模拟场景、屠杀现场等图片,但其很多墙面上都写着的标语、口号、诗歌等文字,令团队成员感慨颇深。

“这些展示让我体会到了当时革命者们在黑暗和残酷的环境中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以及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革命信念和理想的壮烈和感人。”一位团队成员这样总结他的感受。


展品中的一封家书更令团队成员十分触动,正是许多先辈的舍小家为大家,才构建出如今的中国。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寻访红色足迹,品读革命故事是我们团队成员作为红色基因传承者的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补钙”。

我们团队认为要时刻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谨记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景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