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连线,共镌曙光"——乡村调研有感

发布时间:2023-08-01 15:52   来源:皖西学院   作者:孙东园   阅读 74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基层连线,共镌曙光”乡村调研有感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孙东园)“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延申课内教育至课外的一种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情势,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暑假,我们响应学校号召本着“受教育、长才华、做贡献”的宗旨,展开了以践行“三个代表”宏扬红岩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农村医疗卫生情況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影响深远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团队采用社会调研考察、实地采访、宣传政策等方式,联系当地实际,在火热的七月,走进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谱写当代大学生投身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2023年7月22日,“红色寿县,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淮南市众兴镇先后参观采访了东岳村博捷葡萄专业合作社、寿县宜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寿县金源米厂、寿县昌源食品有限公司、垭东建材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九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途遇众多挑战。团队穿街走户、虚心调研,切实关注企业发展,参与品宣工作,提升产品知名度等等。同时对于生产个体户遇到的发展问题,实践团也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没法经历到的,在学校,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主规划,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究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个学生都在为获得更高的成绩面努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他人怎样做人,以进步自己的能力!老师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虽然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回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对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近是四平八稳;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多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进步,而这些很多是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他人沟通,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不经过锻炼会使我与他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为难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进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协力往做事,使其做事的进程中更加和谐,事半功倍。他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肠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痹的自诩,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少,学历不足等种种缘由会使自己缺少自信。有谁一出生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这样就可以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轻易解决了。

好的调查研究都是“脚底板”走出来的,调查研究要“走遍千山万水”,坚持实事求是的“步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充分了解国情,就必须走进深山、走上岛屿、走往农村、走过都市。作为调研者,我们必须保有容纳不同声音的“雅量”,让群众敢于说真话。正所谓“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用好广开言路这把“金钥匙”,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方能“集众音之大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心无旁骛地“沉下去”、用脚步丈量基层热土,在地头田间,板凳炕头多跑一跑、问一问、坐一坐,才能对村情民意了然于胸,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东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