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调研乡村文旅发展,赓续红色革命基因
(通讯员:杨志远 张程宏 叶凌志)长治久安,人寿年丰——长丰县名称即取自此意。为了解合肥市周边乡村文旅发展情况、探寻红色记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皖美乡村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合肥市长丰县,实地参观调研长丰县乡村文旅与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地点。
7月17日清晨,队员们伴着蒙蒙细雨来到了位于岗集镇的青峰岭生态农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刚刚到达青峰岭入口,队员们就感受到了独属于乡村与大自然的活力。在游客服务中心,队员们了解到青峰岭农场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其中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展区格外吸睛。
图为青峰岭负责人队员们介绍农场特点通讯员顾悦悦供图
通过与负责人胡书记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青峰岭生态农场是以江淮特色田园景观和生态环境为突出亮点,集“精品民宿+田园休闲+研学教育+亲子娱乐+乡村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江淮乡居田园度假综合体,是国家4A级田园综合体。青峰岭占地总面积约6000亩,拥有十余个观光园区或项目体验区,如“青峰岭草莓园”“农业观光园”“富硒百果园”“休闲垂钓区”等。通过进一步实地参观当地民宿群、草莓种植园,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国家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基层乡村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创收、共同富裕的有益实践。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马郢农耕体验基地。“马郢的‘郢’字来源于楚国,楚国的国都为郢。楚国灭亡后,由于楚人有深厚的恋土情节,因此将居住之地均称作郢。‘马’字是传说中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地屯马,因此命名为马郢。”通过讲解员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了马郢这个世外桃源的历史。
图为马郢社区内村民种的水果通讯员顾悦悦供图
2016年,以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目标的“马郢计划”启动,马郢从此焕然一新,建设成为独具乡土风情和人文特色的现代田园综合体。据了解,“马郢计划”是一项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志愿者公益计划,由助学计划、助农计划和助村计划3个子计划共同组成,旨在架设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打通城市与乡村的连接障碍,让马郢村民能够在资源交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通过开展三大行动计划,马郢村已经形成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旅为驱动、以村民为主角、以乡村为产品,反向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志愿服务公益助力,农耕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为两翼的独特发展道路。借助地区周边高校志愿者与慕名而来的创客的力量,马郢从零游客发展到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从省级重点贫困村摇身转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从年轻人逃离的“空心村”转变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网红村”。以农助旅、以旅致富,马郢村走出了一条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
下午,队员们来到了位于造甲乡的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1926年,造甲乡诞生了合肥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首任书记为造甲乡人崔筱斋。作为合肥红色革命的策源地,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引来了八方游客。近年来,造甲乡紧紧围绕红色文化,积极打造“觉醒甲地”文旅品牌。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现已获批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肥市廉政教育基地,成为集红色研学、国防教育、干部学院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研学区,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图为北乡支部内崔筱斋烈士(中)像通讯员顾悦悦供图
红色文化,承载着光辉的历史记忆。走进崔筱斋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在简朴庄重的展厅里认真了解了崔筱斋烈士的生平履历、革命历程。展厅里珍贵的文物实物、详尽的档案资料,吸引大家驻足良久。通过参观,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共合肥北乡党支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光辉历程。
通过一天的参观调研,队员们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对身边的红色记忆有了更深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对于如何运用自身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队员们在马郢村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下一步,队员们将积极利用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程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