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溧水区人民法院:共议未成年人网络霸凌的司法应对之道

发布时间:2025-11-12 11: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泉燚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探究未成年人网络霸凌问题的司法应对与解决路径,11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法政学院的“筑网育林”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简称“少家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涵盖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访谈、与法官深入探讨典型案例、解析相关数据以及参观少家庭矛盾调解室等内容。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在访谈环节,少家庭的三位法官——杨庭长、张法官与王法官,接待了实践团队并进行交流。杨庭长表示,近些年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案件数量逐渐增多。一位法官向成员介绍了网络欺凌的表现形式,除常见的言语欺凌与图像欺凌之外,还包括“隔空猥亵”及社会欺凌等类型。在判定是否构成犯罪时,法官主要依据行为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以及受害人的受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以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处理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案件过程中,法官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努力在惩戒与教化、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并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案件情节、悔过态度及其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宽严相济。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照片

随后,实践团队与法官们围坐一堂,针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霸凌案例展开了细致研讨。法官们指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不仅依法追究霸凌者的责任,更重视对受害者的心理关怀与权益保障,同时对霸凌者实施教育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数据解析阶段,法院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呈现了有关未成年人网络霸凌案件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数据表明,此类案件数量近年来呈递增态势,并呈现出低龄化、手法多样化等特征。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剖析,团队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图为法院庭长们接受采访参与讨论照片

实践团队还参观了少家庭矛盾调解室。温馨舒适的布置、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令大家印象深刻。工作人员介绍,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霸凌案件进入调解程序时,该场所成为化解纠纷、修复关系的关键平台。借助专业心理疏导与调解方法,尽可能降低案件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助力其回归正常生活。

图为调解室内部陈设

此次走进法院的实践活动,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大家对未成年人网络霸凌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家的法治观念与网络安全意识,也让成员深切感受到司法机构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法院相关负责人员表示,今后将持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协作,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与学校及家庭的沟通联动等途径,共同防范和减少未成年人网络霸凌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与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是一项复杂且严峻的社会议题,亟需全社会协同努力予以防范与应对。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既要坚持依法裁判,也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长远发展。同时,还需强化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构筑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今后,实践队将持续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问题及相关司法实践进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为未成年人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通讯员:杨泉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泉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