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红十字会“救星燎原”实践团开展系列急救普及活动传承大爱精神守护生命安全

发布时间:2025-11-06 13: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7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徐州工程学院红十字会"救星燎原"实践团于今年七月中旬,联合"博爱青春"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该项目以"传承大爱精神,守护生命安全"为宗旨,深入景区、社区和文化场所,通过历史文化与实用技能相融合的创新方式,将急救知识传递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实践团由在校大学生组成,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在活动中,覆盖了从学龄儿童到老年人的多年龄段群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果。

7 月 15 日上午,“救星燎原” 实践团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戏马台景区,开展 “‘救’在身边,急救星火计划” 公益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围绕心肺复苏具体规范、三角巾包扎及绷带包扎展开教学,让急救知识学习更具文化氛围与记忆点。

图为实践团戏马台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既是青年群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也为青年成长搭建了重要平台。在与居民的互动交流中,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文明素养在实践中进一步沉淀;而亲身参与社会服务的经历,更让大家深刻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为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的积极响应,以青春之力为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7 月 15 日下午 3 点,蝶梦社区活动中心内,社区联合医护志愿者为 20 余名小朋友开设急救课,重点传授心肺复苏与骨折应急处理技能。志愿者借助含卡通图的急救 PPT,清晰展示心肺复苏按压位置、骨折固定步骤,还简要普及烫伤冲冷水、流鼻血低头捏鼻翼等知识,并总结 “按压要用力,固定别松动” 等短句帮助小朋友记忆,孩子们听得专注,认真跟读口诀。

图为实践队成员讲解结束后发放宣传单。孙珂倪 供图

7 月 16 日,实践团在苏轼纪念馆开展融合历史与急救知识的宣传活动。晨曦中,实践团成员身着宋代服饰,其中郑博文同学扮演苏轼、手持折扇,仿佛千年前在徐州治水的苏太守跨越时空而来。活动以苏轼任徐州太守时的救水事件为背景,将当年紧急情况与现代急救知识结合。

图为实践队成员讲解结束后发放宣传单。陈豫萱 供图

活动伊始,“苏轼” 神情凝重地讲述洪水肆虐下百姓遇难的故事,自然引出急救知识分享。随后,“苏轼” 演示心肺复苏,讲解判断意识和呼吸、胸外按压力度与频率等要点,其他成员配合解释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接着演示人工呼吸,强调吹气量、时间及与胸外按压的交替方式;演示三角巾包扎时,成员模拟手部骨折伤员,展示三角巾折叠与固定方法,提醒固定松紧适度、搬运时保持身体平直。游客参与热情高涨,一位老爷爷感慨:“苏轼当年治水救民,是百姓的大救星。如今这些年轻人用这种方式传承他的精神,还教我们急救知识,真是太好了。” 演示结束后,部分游客上台体验三角巾包扎,现场气氛活跃。实践团还发放精美急救宣传单,主动与游客交流并纠正急救知识误解,活动在好评中圆满结束。

7 月 18 日下午,“救星燎原” 实践团与 “博爱青春” 青年志愿者团队在徐州图书馆,为 20 余名在馆市民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小讲座,聚焦心肺复苏(CPR)与骨折应急处理两项关键技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示范包扎。孙珂倪 供图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救星燎原” 实践团的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们身体力行地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添砖加瓦,贡献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实践效果

“救星燎原” 实践团的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守护生命安全、推动社会安全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担当与使命,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团队将继续以红十字精神为指引,用耐心传递急救技能,用责任守护公众安全,让急救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为筑牢社会安全防线、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注入青年动能,让每一次知识的传递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纽带。

文案提供:陈豫萱

图片提供:孙珂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