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黄磊学长关于自律的精勤讲堂,我对自律的理解超越了传统的“苦行僧式清心寡欲”的刻板印象,从前总把它和“被迫放弃喜欢的事”画等号,比如经常上课刷会儿手机就陷入内耗。讲座中的一句话——“自律是与欲望谈判,不是与它开战”,如同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打开了我高压紧绷的内心。
讲座开头的三个例子,几乎是我日常生活中的缩影。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尽管眼睛已经酸涩疼痛,手指却仍然在反复划着短视频,心里总想着“再刷五分钟就去睡”,结果往往熬到凌晨一两点甚至更晚,第二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老师讲的课堂知识点根本没听进去;电脑桌面的“小组作业”的文件夹里,文档都只是新建文档,总是在“再玩一局游戏”“再追一集电视剧”的自我安慰里耗光了时间。这些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如同四十五度角的状态,原来都是我们对即时快感的依赖,而我之前却总以为是自己的意志能力太差。
之前总觉得“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离自己很远,听完讲座才明白,现在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黄磊学长提到他参与校级大创项目《新时代乡村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领导能力建设研究》时,也是从每天挤半小时查资料开始的。我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其实是把时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拖延浪费中,没能用把这些碎片化时间整合起来进行高效利用。
讲座提供的“道、法、术、器”四层实战指南,让我从“知道要自律”转变为“知道怎么自律”。我试着把“五分钟起步法”“番茄工作法”“费曼学习法”切实运用到我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出所料,我的学习效率正在逐步提升,我对我的未来道路更加清晰了。
讲座结尾康德的那句“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我把它写在了我新的笔记本的第一页。现在再遇到这些“要不要再刷会儿短视频”“要不要明天再写作业”的不良诱惑时,我会想起这句话——不是拒绝娱乐,而是能主动控制自己的选择。这种“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把远方不确定的命运真正抓在自己手里,比无节制的放纵更让人踏实。
原来,自律从不是“剥夺快乐”,而是用当下的小克制,从而换来未来的大自由——现在用自律把思政专业基础打牢,未来才能有底气去参与更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现在用自律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未来面对考研、就业时才能更从容。我慢慢明白,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一个又一个小习惯开始,让“未来我”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最终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海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