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团队实践第二站:探寻棉三创意街区的工商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30 14: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菁华   阅读 16.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天津海河畔,有一座承载着百年工业记忆的老厂房——棉三创意街区,正以全新的姿态焕发生机。这里不仅是天津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成为融合非遗文化、数字科技与爱国教育的新时代城市新地标。

8月10日下午,为了探寻思政课本中的天津中国革命老厂和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团队来到棉三创意街区。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团队一起走进天津棉三创意街区,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体验天津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李雨浓供图 图为棉三工业展馆验布机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棉三展馆王畅供图 

棉三创意街区的前身是天津第三棉纺厂,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老厂房,曾是天津民族工业的重要象征,而在这里工作的大部分为女工,这也为促进男女工作机会平等奠定了一定基础。如今,通过保护性改造,宝成、裕大两个厂房锈蚀的机器零件被赋予新的生命,搬上了展台,成为展示天津工业历史的博物馆,让来参观的人们了解它们。

走进展馆,连廊内一面面红墙,共分为四大主题展区——“纤衍”“线舞”“织迹”“纺韵”。每个主题的展区从纺织业的几大步骤诉说,讲述这座老厂房的工业与革命故事。在那个年代,天津棉三多次参与工人运动和政治斗争,为工人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1930年宝成纱厂首创“八小时工作制”,成为中国工人权益进步的里程碑,也为中国男女工作制度平等做出了贡献。

图为棉三八小时工作制展板李雨浓供图 

带队老师现场讲解验布机等纺织设备,工人们所参加的大量工人运动,让团队成员年轻一代深刻体会老一辈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伟大爱国精神。与此同时,通过对展馆中的工作人员和前来参观的游客的询问,整个参观团队也了解到,近年来天津市也对棉三创意街区的发展进行规划。建立市集吸引年轻人,将棉三街区与国潮、手工、文创等相结合,让非遗文化焕发新魅力,成为天津文化创新的缩影。

团队成员看到,展馆还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郑庄子平民学校场景,在这场景中,跟着他们回到了那个时代,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有学上的时代。通过讲述,团队成员得知,棉三如何从民族工业摇篮成长为工运阵地,让伟大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天津也成为革命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如今的棉三已经从工业厂房创意街区,在这里,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碰撞,传统与科技交融,老厂房改造新街区实现了旧厂房的在利用,成为天津的一大城市风貌。让“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实践团得以穿越百年时光,与历史对话,感受天津工业发展,共同见证天津老工业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通过这次在棉三实地的实践活动,看到了老一辈工人的奋斗历程;看到了天津这座工业城市的发展历史;看到了日渐城市化的天津仍然保留着工业遗迹;感受到思政课本中千千万万的爱国者,在天津这座老厂房中曾有无数爱国工人为祖国、为人民贡献着他们的力量,贡献着独属于工人们的智慧。”团队成员李雨浓在采访中说。“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实践团队将带着这次实践所了解的知识传播出去、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棉三,了解它背后的革命故事和老一辈天津工人的工作热情。

图为“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实践团合照欧洋天供图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探寻天津利达粮油食品厂,通过“利惠民生,达则天下”体验“津门老字号”的创新活力,再次深入老利达工厂、感受粮食的制作新篇章。(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津沽老味儿守梦人”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4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