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践初心:躬身社会实践 沉淀青春感悟

发布时间:2025-08-30 10: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炜铭   阅读 7.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蝉鸣盛夏,榴花映日,本人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子,回到家乡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以“百里芳华浪‘鳗’,助力乡村振兴”为方向投身实践。这段返家乡之旅,不仅让自己重新贴近了故土的产业脉络与人文故事,更在亲身参与中沉淀下满溢的成长感悟。

▲图为台山市斗山镇稻田航拍画面

下乡前,期待与焦虑曾同时萦绕着自己内心。这虽然不是本人第一次参与社会实践,但却是首次以“返家乡实践者”的身份,带着助力家乡发展的初心行动——需要记录家乡鳗鱼产业的调研细节、帮助队员整理走访素材,还要尝试设计贴合家乡特色的宣传小物料,比如产业宣传用的简易LOGO、工作服以及工作牌等。那时的内心总在顾虑:调研记录会不会遗漏养殖户口中的关键信息?宣传物料设计能否真正体现台山鳗鱼的产业优势?和家乡长辈、农户沟通时,会不会因为对本土情况不够熟悉而产生隔阂?可转念一想,与其在担忧中停滞,不如带着诚意去尝试——唯有真正走进家乡的田野与街巷,才能找到答案。

为期两周的实践里,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深刻。本人跟着家乡的鳗鱼养殖户下塘,看他们检测水质、投喂饲料,听他们讲起这些年鳗鱼产业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发展”的变迁,慢慢摸清了台山鳗鱼从育苗、养殖到销售的完整脉络,也懂了“匠心”不是口号,是养殖户们日复一日对水温、水质的精准把控;还随队员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坐在老榕树下听他们讲过去的革命故事,泛黄的老照片,藏着台山人民坚守家园的勇气,这些故事让自己内心对“家乡”的理解不再只是地理坐标,更多了一份对本土历史的敬畏;闲暇时,队伍成员进行政策宣讲活动,为群众普及学生资助政策内容,走村入户给有需要的家庭讲解申请流程,当看到一位家长因为清楚了资助政策而露出安心的笑容时,大家忽然明白,“返家乡”不只是“回家看看”,更是用自己的一点力量,为乡亲们办些实在事。

▲图为北斗号成员随养殖人员观看捕捞鳗鱼过程

以前总觉得家乡的日子平淡无奇,这次实践却让自己发现,这份“平淡”里藏着太多不简单。养殖户们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坚持、老党员们说起革命岁月时的坚定、乡亲们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都让自身重新认识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每一次认真记录、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次真诚沟通,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自己不再是家乡的“旁观者”,而是成了能为家乡做点事的“参与者”,这种身份的转变,比任何收获都珍贵。

▲图为北斗号成员与村民交谈聊天

如今,返家乡实践已经结束,但那些在故土上留下的脚印、听到的故事、收获的感动,都成了自己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而这只是自己与家乡故事的开始,未来会带着这段实践的感悟,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故土的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撰文 | 陈炜铭

图片 | 陈炜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炜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