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蒙山红土,传承抗战薪火——山东科技大学“梦耀中华”服务宣讲团行走在孟良崮的红色课堂,践行沂蒙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29 14: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英豪 高润泽 彭潇逸   阅读 4.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吴英豪 高润泽 彭潇逸 摄影 于子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8月13日,山东科技大学“梦耀中华”服务宣讲团先后走进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沂蒙红土上回溯革命岁月,感悟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与战役决胜的英雄史诗,让红色基因在行走的课堂中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重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团队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远远望去,纪念馆“山”字形构造与孟良崮主峰轮廓隔空呼应,既暗合战役“凭险歼敌”的地理特征,更寓意着“军民同心如高山般不可摧”的精神丰碑;广场上19.47米高的纪念碑,不仅标注着1947年的胜利年份,其7层台阶更对应战役7天7夜的激战历程,每一级都浸透着英烈鲜血。

步入展馆,“沂蒙支援前线”展区的场景复原与史料陈列让人深受触动。玻璃展柜中,一张张泛黄的支前证、一件件磨破的独轮车推把、一摞摞群众捐赠的军鞋布鞋,无声诉说着32万沂蒙百姓“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壮阔史诗。讲解员指着一幅《孟良崮战役图》介绍:“战争期间,沂蒙妇女连夜赶制军鞋8万多双,乡亲们推着小车往返前线与后方200多公里,用肩膀扛起了弹药粮食,用双脚丈量了胜利之路。”

图为团队负责人向新队员讲解战役路线

在“军民共铸胜利”展区的展板前,队员们凝视着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与文字记载,一段段支前故事在眼前铺展:“沂蒙红嫂”李桂芳带领妇女用身体搭建人桥,让部队踩着她们的肩膀渡过河流;沂蒙大娘冒着炮火跑到炮兵阵地,在硝烟中精准指明敌人碉堡坐标,为火炮打击提供关键指引……这些普通百姓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才是孟良崮战役胜利的根本密码。队员们看着展板上的故事,相互交流着内心的震撼与感悟。

步入烈士墓区,2865名华东野战军烈士的忠骨长眠于此,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的黑色大理石墓碑庄严肃穆,周围2700多座无名烈士墓整齐排列,虽多数墓碑未刻姓名,却以无声的力量诉说着牺牲与奉献。“沂蒙情”雕塑园内,35组、240个人物雕塑通过圆雕、浮雕等形式,生动再现了沂蒙军民水乳交融的支前场景与战斗画面,与展馆内“沂蒙支援前线”展区的支前证、独轮车推把等实物交相辉映,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谛。

图为团队成员听讲解员讲解孟良崮战役历史

此次沂蒙之行,让宣讲团成员在红色历史中接受了深刻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政权创建纪念馆感悟的“团结智慧”与孟良崮战役中汲取的“英雄气概”融入青春实践,既要做红色故事的宣讲者,更要做红色精神的践行者,以青春之力传承沂蒙精神,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续流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赟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