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郭翊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响应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号召,2025年6月28日至7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青播三农”小队(郭翊宸、卢欣迪、韩畅、唐菲、靳越茗、张涵菲、裴宇开、吴柯萱、韩雨萱)赴北京市延庆区沙门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小队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村落、参与劳动采摘、制作工艺品、探索红色文化、深度访谈、开拓当地旅游资源以及网络宣传等活动与方式。立足当地特色,寻求网络新媒体融合电商销售的方式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特色旅游开发。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将青年的视角思想转化为当地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通过网络手段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图为实践小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与沙门村村委书记李明尚合影
实地调研探索
小队第一天到达时,沙门村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雨。雨后的山谷仍被雾气缭绕,只听几声鸡鸣昭示着人间烟火。沙门村恍若桃源仙境,静谧悠然。
沙门村地处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燕羽峰脚下,这里曾经是平北抗战的“红色后七村”之一,如今因香草产业、电商直播和自然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青春样本”。当地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盘活文旅产业、引才育才留才、整村全业态运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党建引领“六大行动”,凝心聚力闯出一条集体经济薄弱村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之路。
村中乡野计划的团队成员们先带领小队走访了沙门村,为成员们讲述了当地的民生民情、发展状况以及支柱产业。沙门村呈现深度老龄化,72%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而当前核心矛盾聚焦三大维度:一是红色旅游季节性显著,旺季接待量超承载极限3倍,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供需失衡问题。二是生态保护限制产业扩张,沙门村98%土地属生态红线区,禁止开发。三是当地公共服务薄弱,沙门村被群山包围,进村公路十分狭窄,仅有Y31路公交停靠,日发2班。
▲图为乡野计划驻村成员为小队展示并讲述当地不同的农作用具
林下经济致富路
面对“发展难”的问题,当地着重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香椿、核桃、白杏。靠山吃山,沙门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种植杏树,香椿树。通过网络电商平台直播销售,不仅增加了村民致富创收新路径,还打出了沙门村知名度。
小队成员在当地村民与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体验了采摘白杏与香椿。每位队员在村民的指导下都摘到了一定数量的果实,将用于后续几天的杏酱制作中。
在采摘过程中,小队采访了沙门村村委书记李明尚,询问当地如何通过林下经济致富的。李明尚书记首先强调了当地建设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完备的设施与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乡村特色产品的网络销售。李书记表示,农村经济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使得电商直播成为了沙门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当地已有基础上,实践小队给出了未来沙门村电商发展方向。一是要制定质量标准,保证农产品的高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引进标准化产品规范管理检验体系,设置品牌打造环节。力求在众多乡村助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走在前列。二是要配备先进的直播设备与技术,沙门村的直播基地初具规模,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仍然需要加强。延庆区政府在当地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寻找直播技术服务机构,帮助设备优化,加强村民使用电商直播设备培训。三是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满足感。商标注册、品牌宣传、包装设计等品牌管理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四是建设物流供应体系,沙门村交通不便,而农产品保鲜期又较短,因此优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尤为重要。
▲图为沙门村种植的白杏
红绿融合致富路
第二天清晨,小队出发登山。乡野计划的成员们一边登山一边介绍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沙门村是北京典型的“红绿融合”型乡村研究样本。该村地处燕山山脉腹地,森林覆盖率92%,属北京生态涵养区核心地带,拥有黑龙潭、燕山古崖居等自然与文化遗产。同时它作为平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村内完整保留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抗战指挥所等红色遗址群,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发展模式以"红色文旅+生态经济"双轨协同:依托红色资源与森林资源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小队到达山顶后向西远眺,燕山山脉正被清晨的薄纱雾霭环抱,山影朦胧,宛如烟雨江南。
▲图为包围沙门村的燕山山脉
下山后,小队成员参观了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以及抗日时期村中的避难所。村民和驻村干部讲述道,沙门村作为平北抗战的“红色后七村”,当日军进入村中时,很多村民进入这样的避难所避难。里面十分昏暗潮湿,而村民们却需要生活在其中。避难所的入口是一个无比狭窄的石洞,每次仅供一人爬过。小队成员在讲解过程中了解到了当地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领会了在危亡之际沙门村村民伟大的爱国斗争精神,更认识到了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图为小队成员进入避难所拍摄的照片
江离甜梅致富路
第三天小队体验了沙门村特色的扩香手作。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当地还种植了大量香草。在古代香草被称作江离,沙门村发展精油扩香手作,努力通过香草产业推动旅游发展。小队进入了香草种植基地,亲手采摘了香草和松果用于扩香制作。在村委书记的讲解下小队了解到沙门村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香草精油制作体系。村民种植采摘香草,之后香草被加工成为香草精油,一部分用于电商销售另一部分用于为游客体验扩香手作而准备。书记还提到未来也会逐步建设香椿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制作体系。小队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心情与创意在村民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扩香。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制作的扩香
7月1日实践小队利用之前采摘的杏子制作杏酱,体验沙门村发展民俗旅游经济的特色产业。成员将白杏切成块状放入锅中,之后加水加糖慢慢熬制,杏子的香气逐渐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在这期间小队采访了沙塘沟村的村委李书记,李书记表示,延庆区大庄科乡的几个村落都拥有共同的发展难题。村子的老龄化严重,缺乏发展活力。想要发展旅游业,但发出去的视频往往观看量很少,想要通过视频、活动、工作坊等持续传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新农村的“新”究竟是什么。“学生的课题研究落实到村子里,可能就变成实际项目,所以我们特别欢迎大学生团队,他们的思维开阔,能带来新鲜事物”李书记对小队成员这样真诚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实践小队此时明白了这句话的份量。青年人代表了活力与创新,这正是乡村振兴必要的元素。青年人的本领才华播撒在乡间土地中,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担当的重任。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制作杏酱
两小时后小队熬制的杏酱被分发到每个人的罐子中,成员们都感受到了劳动过后丰收的喜悦,更感受到了沙门村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上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这一切却很难被外界所看到,需要更多的曝光与宣传。
此次实践小队通过多种形式调研探索了沙门村乡村振兴路径,并且针对宣传难题,农产品运输难题以及直播难题给出了部分思路方案。加强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培育,建设县域一体化电子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作为农大青年,实践小队会继续担负“强国先强农,农大做先锋”的责任担当,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在即将告别沙门村的时候,村民们的一句话让所有小队成员有所触动“把我们的村子推出去。”实践小队通过互联网媒体积极宣传沙门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沙门村,了解沙门村,探索沙门村。
撰文 | 郭翊宸 卢欣迪
图片 | 卢欣迪 唐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翊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