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入童心,巧手承古韵 | 中国民航大学“和育沃赤土,薪火淬青禾”实践队兴趣课堂之“剪纸+折纸+扎染”

发布时间:2025-08-28 21: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盛逸冰   阅读 3.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张芷馨 包涵 盛逸冰)由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的14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和育沃赤土,薪火淬青禾”实践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将非遗手工艺带入了四川省南充市仪陇革命老区的第十六届青少年公益夏令营。

本次活动以传承非遗为核心主题,通过动手,让仪陇县的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剪纸与扎染的千年灵动,将非遗文化根植乡土。同时也融入了折纸美育课堂,让孩子们的想象由平面变为立体。实践队以创新方式推动“小我融入大我”,生动诠释了青春服务国家文化传承的使命。

图为夏令营大合照

一、基础讲解阶段

非遗文化体验阶段,实践队先带领营员们回溯剪纸与扎染的千年脉络 —— 从剪纸艺术在民俗节庆中的吉祥寓意,到扎染工艺在古法制染中的智慧传承,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渊源讲解,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前先与这些传统技艺的根脉相连。

随后,课程借助清晰的技法讲解视频、步骤分明的图文手册,配合志愿者手把手的示范指导,营员们在观察中领悟扎染的捆扎秘诀与染色规律,在指尖的翻飞中掌握剪纸的镂空技巧与图案设计,让古老技艺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变得可触可学。

图为志愿者讲解剪纸方法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完成较复杂的剪纸步骤

图为孩子们尝试自己剪纸

图为孩子们尝试自己剪纸

折纸课堂则以趣味启蒙为起点,从基础的几何折叠入手,志愿者用耐心的分步示范拆解复杂造型,引导孩子们从简单的平面纸张开始,在一次次折叠、翻转、塑形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对称折、对角折等核心技巧。

图为志愿者讲解折纸步骤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追随着指尖的变化,在纸张的开合间感受空间转换的奇妙,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让每一张普通的纸片都变成了承载创意的载体。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完成折纸

二、动手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便是小营员们尽情释放灵感的自由天地。他们或围坐桌前构思剪纸图案,或俯身调试扎染染料的配比,或对着折纸模型琢磨新造型,稚嫩的脸上写满专注与期待。

志愿者们则轻步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当有人对着复杂纹路面露困惑时,便蹲下身细细讲解技法要点;当有人尝试突破传统样式时,便笑着竖起大拇指鼓劲支持。这不仅是技艺的指导,更是一场温暖的同行 —— 志愿者与小营员们一同探索未知的创意可能,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灵感,在互助的氛围里共同成长,让每一份专注都收获回应,每一次尝试都充满力量。

图为孩子们尝试扎染

图为折纸课堂的欢乐瞬间

三、成果展示

当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作品完成时,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剪纸窗花、扎染方巾或是折纸造型,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

图为小男孩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图为小女孩骄傲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图为剪纸课堂合影

许多小营员兴奋地分享:“亲手做出作品的那一刻,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更有孩子认真地说,要是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些有趣的非遗手艺学下去、传下去,让古老技艺在少年的创造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折纸课堂合影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在这个电子屏幕充斥的时代,志愿队以纸张与布帛为媒,唤醒营员们对美的感知力、对手作的专注力、对文化的共情力——因为每一双触碰过传统的手,都将成为传承星火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盛逸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