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盐”途共富实践团分别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五市开展调研,通过与消费者、文创店、盐企及政府的交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
在与16位不同背景消费者的沟通中,实践团发现,部分消费者对盐的非食用用途了解有限,而年轻群体更愿意注重盐制产品的功能性与创新性,期望有融合地方特色的实用盐文创及智能盐疗方案。同时,消费者也提出了诸如南方潮湿环境下盐制品防虫存储、开展盐雕制作等盐文化研学体验等需求与建议。
▲图为实践团进行消费者调研(一)
▲图为实践团进行消费者调研(二)
▲图为实践团进行消费者调研(三)
▲图为实践团进行消费者调研(四)
走进不同城市的TOPTOY、The Green Party、名创优品等文创店,店主与店员们表示,产品需具备实用性或网红特质,经营上要定期推新、深挖本土文化。对于盐制文创,店主指出市面相关产品稀缺,建议设置门店DIY工作坊增强体验感,并强调打造独特品牌形象、加强社交媒体宣传对产品销售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进行文创店调研(一)
▲图为实践团进行文创店调研(二)
▲图为实践团进行文创店调研(三)
在泉港山腰盐场,盐企透露,当前正在探索开发盐日化用品等科技型高附加值产品。但在转型过程中,盐企面临视频制作、社交媒体运营及研发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急需人才加入相关团队,推动产业升级。
▲图为实践团进行盐企调研(一)
▲图为实践团进行盐企调研(二)
▲图为实践团进行盐企调研(三)
此外,实践团从政府部门了解到,为支持非遗传统盐产业发展,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乡村产业项目,引导企业开发中高端产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本次调研,实践团共完成32次深度对话,覆盖消费、销售、生产、政策全链条。通过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传统盐产业的现状,更在与各方交流中提升了沟通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到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非遗传承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撰文 | 陈荣星、陈佳森
图片 | 陈佳森、吕丽玉、王岳涛、翁雪艳、陈韧
审核 | 廖珮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佳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