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论述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陕西警察学院“红链警旅、青春筑梦”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芳、任彩艳、周帆、钱欣蕾带领下,14名师生以“赓续红色血脉守牢为民初心”为内核,于8月1日起赴延安、西安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紧扣“红色资源活化+警务实践融合”主线,通过“革命圣地溯源—基层警营践学—红色文旅创新—初心使命淬炼”闭环路径,以青春之力串联红色血脉与时代担当,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历史深处落到实践实处,书写了一堂“知行合一”的生动思政课与警务实践课。
一、延安溯源:在革命根脉中厚植为民初心
实践队首站从西安奔赴延安,以“沉浸式初心课堂”开启红色基因探寻之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队员们驻足泛黄史料与珍贵革命展品前,循着历史脉络重温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
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精神扑面而来,队员们结合警校“贴近实战、服务群众”培养理念感悟:二者虽跨越时空,却以“锤炼过硬本领、守护人民利益”为共同根本目标,让学警对“为民初心”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清晰认知。
队员们携带《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纪实》深入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为避免走马观花的浅层参观,以“文献+实景”开展沉浸式学习:在窑洞温润的光影中,对照书中记载与旧址实景与旧址陈设、历史照片一一印证,清晰梳理出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轨迹与发展脉络。
研学途中,实践队与北京大学实践团在毛泽东旧居不期而遇,两校师生目光交汇间,不约而同诵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经典名句。跨校红色共鸣不仅加倍革命精神感染力,更让陕警学子在思想碰撞中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与“为民初心”的体悟增添炽热温度。
二、警营践学:在标杆实践中明晰为民路径
从革命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后,实践队转向基层警营,探寻“红色精神如何在新时代警务工作中落地”的答案。
实践队走进全国“公安楷模”——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在赵强所长等3位所领导带领下,以“参观+座谈+党团日活动”开展实践。参观中,队员们了解到派出所的为民创新:服务大厅的办证便民体系尽显温度;荣誉墙前结合“张思德四支队伍”介绍,学到先进经验与初心坚守;指挥中心的“大数据+警务”“AI预警”,展现科技赋能实效。随后,团队通过学校建设发展最新成果宣传片,向枣园派出所展示汇报了学校公安教育发展情况。
座谈中,赵强所长还针对学警未来发展寄语:“要牢牢传承红色基因,主动适应科技警务趋势,在校期间扎实提升法律专业素养、锤炼群众沟通能力,多掌握无人机操作、大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为今后走上执法岗位打牢基础。”这番务实的分享,让队员们对初心践行与成长方向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知。
座谈后,实践队与枣园所赴张思德广场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全体齐诵《为人民服务》,党员、团员分别重温党团誓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在西安郝世玲警务室,全国人大代表、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郝世玲的“为民故事”更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警务室里,一个装满居民托管钥匙的铁箱格外醒目——这是郝世玲为方便独居老人、上班族而推出的“暖心服务”;她创新的“1+3”社区治理模式,让辖区实现“零发案”,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朴实话语,让大家感受基层警务的“接地气、暖人心”。
此外,队员们分赴西安、榆林等地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实习:在景区学习人流疏导、在接警台协助记录诉求、在街头参与交通秩序维护,汗水与群众的道谢,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守护城市的每一件小事里。
三、西安寻脉:在创新实践中激活红色资源
带着延安精神滋养与基层警营经验,实践队返回西安后,深入红色场馆学习: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探访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公馆,在复原场景与历史文物前重温 1936 年西安事变关键历程;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透过老式电台、抗战标语,感受先辈传情报、援前线的艰辛。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革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重要转折,这一认知也贴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时代主题。
随后,实践队聚焦“红色文旅创新”,以青年智慧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队员们在老菜场文创区、城墙景区及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区域,累计发放“红链警旅”导流地图8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339份,调研发现超八成游客希望获得“沉浸式红色游览路线”。基于这一结果与实践积累,队员们优化推出首批“沉浸式西安红色地图成功引导60%游客前往杨虎城公馆等关注度较低的红色景点,实现红色资源的精准导流。
在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专题座谈中,地图上“游客密集区安全提示”“警务服务点位置”等兼具警校特色的细节获馆方高度认可。双方就“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开发红色思政课程”达成合作意向,为后续将实践成果融入西安主流文旅体系、持续激活红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四、初心领航:在学思践悟中书写青春担当
此次实践构建起 “精神溯源 — 实践转化 — 社会服务” 的完整链条,“赓续红色血脉、守牢为民初心” 的内核始终贯穿全程。队员们在实践心得中写道:“郝世玲警务室里的那只钥匙箱,每一把钥匙都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这正是新时代‘张思德精神’最鲜活的诠释”“从前总觉得‘为人民服务’离自己很远,如今走过枣园派出所的服务大厅、看过社区民警的走访身影才懂,这份初心藏在便民举措的细节里,更会藏在我们未来身着警服时,每一次执勤值守、每一次为民解忧的行动中”。
实践过程中,团队沉淀出一批扎实成果:设计制作红色警旅地图、完成 3 份涵盖红色文旅需求调研、景区治理优化建议的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达成合作意向,为后续开展红色教育联动搭建基础;实践活动还获得中华网、中教网、文旅中国、三秦学子学联等 10 余家官方媒体关注报道,队员们累计撰写实践心得十余篇,让红色实践的影响力进一步延伸。
面向未来,实践队将持续优化 “红链警旅” 项目,进一步融合基层警务实践经验与红色文旅资源,在提升红色景点吸引力、助力景区精细化治理、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等方面持续发力。队员们将以预备警官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服务城市文脉传承、回应人民群众需求的 “大我” 中绽放光彩,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实践浪潮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撰稿|王登凯 高灵旗
排版|高灵旗
图片|杨智方 肖寓宇
指导|杨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登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