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新安学院英洲英才突击队:以“心”润青苗,用“行”筑乡梦

发布时间:2025-08-28 17: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阙智皓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夏雨绵绵、夏日炎炎;青春似雨水细腻、似烈阳灿烂。2025年8月4日至8日,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英洲英才逐梦突击队深入英德市英城街道城西社区,为社区儿童开展七彩暑假等系列关爱活动。突击队围绕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义教,朝夕相伴的五日,与社区儿童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一段教学相长、温暖相伴的时光。青春遇上童年,用青春的温度点亮童真的梦想。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在活动中心门前合影

七彩暑假:支教与成长的协奏

一、护航成长,安全先行

突击队围绕居家安全、交通安全、气象安全、蚊媒疫情、儿童霸凌等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主题宣讲。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安全需求,有机融入英德历史与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儿童的安全自护能力、法律意识与文化认同。

图为社区儿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场景

图为引导社区儿童学习安全常识的画面

团队在课程设计中紧密贴合儿童生活实际,巧妙运用情景演绎、互动游戏等方式,将安全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通过模拟交通场景普及标志法规,培育文明出行习惯;结合广东地域特点,重点讲解雷暴、台风、洪水的预警识别与避险自救技能;依托真实案例开展防溺水教育,强调“拒野泳、懂呼救、不盲救”的原则;引导清除积水、科学防蚊,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借助“身体红绿灯”游戏和情景模拟,帮助孩子学会识别侵害、保护隐私、勇敢说“不”。

图为团队成员普及法律知识的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教导社区儿童在家要注意防蚊的场景

以“守交规、戴护具”“看预警、避雷洪”“清积水、善驱蚊”“护隐私、敢说不”等简洁口号强化记忆,通过结构化、生活化、互动化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实用安全技能。同时,课程有机融入英德地方人文历史,增强文化认同与自豪感,并结合实际开展普法宣传,培育法治观念,全面筑牢青少年安全成长防线。

图为社区儿童积极回答问题举手的场景

二、陪伴成长,心灵偕行

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针对少儿心理特点,设计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友谊建设与挫折教育等课程内容,培养他们在自我理解、人际相处以及面对未来的挑战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情感能力

图为通过“悄悄话”互动形式,社区儿童表达内心想法

图为通过开展“情绪模仿秀”活动,帮助社区儿童认识不同情绪类型

队员们引导孩子认识到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如何表达,通过学习“吹气球深呼吸法”等实用技巧,帮助他们在愤怒或焦虑时自我平复;注意到小朋友逐渐要步入学校和社会,人际互动成为成长必修课,通过“和平三步曲”(冷静、思考、沟通)教会孩子们理性处理争执,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友谊中,鼓励孩子主动关怀同伴,一句“你还好吗?”、一次温暖陪伴,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小太阳”。课程还通过情景模拟与案例讨论,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运用“积极转念法”,将“我不会”变成“我暂时还没学会”,引导孩子们利用“小步目标法”化解困难,逐步建立自信与韧性,培养从挫折中学习和恢复的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向社区儿童传授人际交往技巧

图为队员与社区儿童共同参与互动游戏,营造支持性成长氛围的温馨画面。

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扮演等体验方式,让孩子们在支持的氛围中学会倾听与勇敢表达。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成长,不仅是学会应对挫折、管理情绪,更在于始终怀抱感知温暖的诚意和传递善意的勇气。突击队员们不仅是传授心理知识,更是在守护每一份独一无二的童年。

图为社区儿童将手中气球举起来的场景

三、德育成长,文化共行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将英德本土非遗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以“舞火麒麟”为重点,结合漆扇制作、剪纸艺术等传统技艺,带领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乡土认同。

图为团队成员向社区儿童介绍英德本土“非遗”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社区儿童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漆扇制作技巧的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用别开生面的形式体验剪纸艺术,感受传统技艺魅力的现场

通过影像资料生动展示“舞火麒麟”的威武灵动和火彩纷飞,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与自豪。漆扇制作环节,孩子在队员指导下轻轻转动扇面,观察漆液自然成纹,亲手完成独一无二的作品。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社区儿童认真转动扇面观察漆液自然成纹,沉浸式参与非遗创作

图为社区儿童将手中的漆扇高高举起想尽快吹干的场景

剪纸课上,队员们耐心指导每一个步骤,孩子们用剪刀将红纸变成精美窗花,不仅锻炼了手脑协调,也培养了专注与耐心。

图为社区儿童手持剪刀专注制作剪纸作品的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社区儿童进行剪纸教导

同时,融入拼贴创意和绕口令趣味互动,让孩子从多元角度体验传统艺术的丰富表达。

图为社区儿童通过自己动手能力进行创作的场景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开展 “鹅过河” 绕口令趣味互动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文化的小小传承人;接触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份延续千年的情感与智慧。希望通过这样真切可感的实践体验,让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成长记忆,让非遗真正“活”在心中、传在手中。

图为社区儿童展示非遗漆扇作品的合影

图为社区儿童展示非遗剪纸作品的合影

纸短情长:青春与童年的交响

纸短情长,落笔成暖;美好的青春年华,遇上了无忧的童年。在本次结营仪式上,团队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明信片,上面写满了队员亲手书写的寄语与鼓励。孩子们也将早已准备好的信纸郑重地交到各位小老师手上,信上稚嫩的字迹却纯真真挚,童言的无忌和朴实祝愿却动人心弦,每一封回信都是心意的回响。

图为社区儿童围绕着团队成员坐的温馨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儿童发放特色明信片,卡片上书写着队员亲手撰写的寄语与鼓励

图为社区儿童给团队成员送的手写信,以稚嫩字迹传递真挚情感的画面

这不仅是一次温暖的告别,更是一段长期陪伴的开始。突击队计划以此为契机,与社区共建,探索书信往来陪伴,通过情感交流与成长指引,继续守护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真正实现“引领而非路过”的承诺,让教育跨越时空,让关爱持续发生

图为社区儿童领取奖品与团队成员进行合照

萤“星”引路,童“梦”生辉。本次英德之行是英洲英才逐梦突击队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青春与童年在此交汇,孩子们在这段时光里感受文化浸润,树立自信、展现潜能;队员们也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感动,深化了对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理解。尽管初到英州是连绵细雨相迎,却在最后一日绽放阳光,如同孩子们纯真温暖的笑容,照亮了这片蕴藏深厚历史与文化的热土和每一位队员的心中。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结营时的合影

愿以此次为起点,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画卷中,绘就一笔属于我们的青春笔触。萤火虽微,愿为其芒;童年有梦,共同守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阙智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