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周梦雪)2024年中央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海南要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四个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海南的热土之上,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如四条奔涌的河流,承载着岁月的厚重,流淌着地域的魂脉。2025年7月14日至27日,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一行6人深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以青春之名,踏入这文化的河流之中,探寻、解码、传承,让海南“四个文化”在新时代青年的接力中,焕新光芒。
岁月长卷,青春回溯
老师在为同学们梳理历史脉络
三亚落笔洞的史前火种,秦汉以降的文明纽带,宋元文教的薪火相传,明清文脉的淬炼沉淀……海南历史文化,是多元交融的厚土。支教课堂上,郑老师带领孩子们回溯千年,从骑楼窗棂的南洋风情,到黎锦经纬的中原气韵,触摸文化交融的温度。当孩子们在思考中明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传承”,历史文化的传承,便在青春心灵埋下创新的种子——以青年视角,讲好海南历史交融故事,让古老底蕴适配时代表达。
烽火记忆,青春传承
老师在向同学了解其所知晓的革命故事
琼崖革命的烽火岁月,是海南革命文化的厚重注脚。从琼崖一大的红色起点,到琼崖纵队的浴血征程,冯平、郭钦光等进步青年的觉醒,李文启等英雄的壮烈,凝聚成“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支教团的课堂上,周老师让孩子们触摸英雄温度:老照片与史料中,感知琼崖纵队从诞生到成长的不易;英雄故事里,读懂“坚守”与“担当”。当孩子们追问先辈故事、思索“为何而战”,革命文化的传承,正以青春之思,赓续红色血脉——让英雄不再是符号,而是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精神坐标。
海岛基因,青春解码
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海南传统节日
海南民俗,是海岛文化基因的鲜活密码。闹军坡的“上刀山”“摆宗”,三月三的“对歌”“竹竿舞”,海口府城换花节的浪漫,儋州中秋歌节的温情……郑老师以沉浸式教学,带孩子们穿梭节日场景。从习俗配对的好奇,到探寻节日背后的千年时光密码,孩子们在讨论中解锁文化智慧:黎族人“对歌”是山区的“通讯工具”,五色饭藏着农耕思维与自然和谐……当孩子们在体验中懂得民俗是历史“活化石”、民族“身份证”,民俗文化的传承,便在青春实践中创新——以青春创意,让民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海岛文化传播的生动名片。
蓝色奇妙,青春探索
抢答环节,同学在回答问题
海南海洋文化,是自然与历史交织的蓝色诗篇。海洋生物的奇妙邂逅,让孩子们知晓海洋是生灵家园;渔家渔谚、疍家渔歌、贝雕技艺里,藏着海洋塑造生活的密码;“海南发展渔业,该不该先考虑海洋生物保护”的思辨,让孩子们明白海洋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周老师以“自然+历史”双脉络,带孩子打捞蓝色文明星光,海洋文化的传承,便在青春思考中创新——以青春担当,守护海洋生态,讲好海洋文化故事,让蓝色文明火种在新一代心中扎根生长。
海南“四个文化”,在历史纵深与时代浪潮中延续。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以青春为舟,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在文化河流中摆渡。未来,愿更多青年接过接力棒,让历史文化在回溯中创新表达,革命文化在传承中激活精神,民俗文化在解码中融入生活,海洋文化在探索中守护发展,让海南“四个文化”,在青春传承里,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梦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