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7月12日,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302陈婧怡同学在重庆高新区开展了为期十一天的返家乡个人实践活动,以探究微污染小微企业的发展之道为主题,将课堂中所习得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作躬身田野,心系社会的新时代青年。
实地调研——观察、记录、访谈
7月2日至7月6日,重庆持续高温,近四十度的天气,烈日高悬,空气里都是热气翻腾,虽天气炎热,但生产生活照旧进行着。按照计划,陈同学于7月2日抵达了科建公司的办公点,公司是一个小独栋,一楼是公司接待处,二楼三楼为办公处,四楼则提供了休息区,健身区和一个开放厨房。公司的文职员工并不多,主要工作为账目记录,标书整理,工程跟进。
公司办公一角 陈婧怡摄
与魏浩琼(公司财务)交流得知,公司人文关怀很强。员工们的上下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中午有午休时间,平常节假日放假与国家统一放假时间一至。她说道:“公司员工之间也很和睦,虽然体量小,但颇有“小家庭”的感觉。不过因为大小的工地工程,工作也较为繁琐,并非十分轻松,但是总的来说相较于其他公司工作轻松一点。”
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其实在厂里进行生产工作,还有一部分在各工地实时监工。于是3号至4号我去到了坐落在永川工业园区的工厂进行参观调研。与我进行对接的李广杰经理为我简单的介绍了工厂的布局。
首先是办公楼内含休息间与办公室,员工在此处办公休息。办公楼后是厂房主要进行材料生产,配置了两套大型生产机器。
科建工厂里的办公楼 陈婧怡摄
办公楼里的会议室 陈婧怡摄
随后跟随李经理参观了工厂,并围观了生产工程。李经理说道:“疫情之后,国家对这一行业的标准有所放宽,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行业快速了涌入了大量的良莠不齐的企业,颇有劣币驱除良币的仗势,且疫情之后经济放缓,许多的工程做了之后得不到相应的款,也是很令人苦恼。”他给陈同学看了一些做过的工程案例。
7月5日至6日,公司双休,不过陈同学约了公司负责人陈闯进行访谈交流。期间她向其提问在形势愈发一般的今天,想过公司要怎么继续发展吗?陈总谈道:“首先不变的就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规定发展,不做擦边行为,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积极纳税,积极响应国家规定。其次想进一步的节约成本,希望与时俱进,更加智能化。对于市场饱和这一点,有想过尝试承包一些国家在国外的项目,自身主动地寻找市场。”
记录回顾——整理、思考、总结
7月7日至12日,陈同学将前五天记录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感慨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困难,如科建公司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他们虽体量不大,但也承载了许多家庭,希望他们坚持品质,跟紧国家时代的步伐,蓬勃前进。
文字|公共管理学院返家乡个人实践 陈婧怡
摄影|公共管理学院返家乡个人实践 陈婧怡
审核|倪含荞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陈婧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