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认知症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家庭照护者身心负担沉重且呈指数级增长的现状。当记忆逐渐消逝、日常生活陷入混沌,家庭如何在疾病的浪潮中抵御困境、实现可持续照护?“家庭抗逆力”或许是一剂良药。2025年夏初,丽水学院医学院“韧忆生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认知症家庭的关切,在丽水开启了聚焦认知症家庭抗逆力的调研征程。
五月中旬,团队成员在图书馆和线上数据库展开地毯式文献检索与深度阅读,围绕“认知症”与“家庭抗逆力”两大关键词,系统梳理全球患病率数据、照护负担研究成果,剖析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虽对认知症照护模式有较多探讨,但针对家庭抗逆力的实证干预研究匮乏,尤其是针对不同家庭结构(如独生子女家庭)的精准分析。这一现状坚定了团队开展聚焦性研究的决心。为后续实践锚定了方向。
7月1日,在完成初步文献综述后,团队着手设计调查问卷,试图将“家庭抗逆力”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具体指标。从核心维度划分到题项表述推敲,从量表选择与本土化适配到开放性问题设计,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研讨。7月8日、9日,团队与医院专家研讨,对问卷结构、内容、措辞及伦理考量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定稿,为调研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与专家研讨
7月10日,团队走进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启动预调研。面对神经内科病房里或沉默或焦急的照护家属,成员们始终以尊重与同理心沟通,详细说明研究目的并协助签订知情同意书。尽管多数家属长期承受照护压力,仍积极配合问卷填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改善家庭境遇的强烈期盼。此次走访让团队感受到认知症给家庭带来的全方位冲击,也见证了家庭在困境中的韧性与积极光芒,如子女长期陪护、老伴相濡以沫、兄弟姐妹轮流值守等。回收第一批问卷反馈,也发现了不足之处,积极地调整问卷。历经20余天,团队一共收到有效问卷204份。
图为团队成员在病房进行问卷调查
完成问卷分析后,团队迅速锁定城市独生子女认知症家庭这一特殊群体。8月初,成员们带着精简的访谈提纲,逐一敲开了受访家庭的大门。面对初次见面的拘谨,学生们以"生活观察员"身份融入,用"能聊聊这些年照顾家人的故事吗"打开话匣。团队以叙事探究的方式,记录下"深夜备药""假日辗转医院"等日常片段,初步整理出用药日志、矛盾事件簿等关键资料。这些带着温度的生命故事,正逐步勾勒出独生子女照护者的坚韧轮廓:她活得越好越久,我觉得自己越有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与受访家庭成员 此次暑期调研,护理学子们以专业视角触摸社会痛点,在医院与社区的行走中完成了一次关于“生命韧性”的深度学习。“韧忆生花”团队正努力将这份感动与发现,转化为照亮更多认知症家庭前路的科学之光,让认知症照护之路不仅有艰辛的跋涉,更有彼此支撑的温暖和希望。
撰文 | 王艺霓 陈惠
图片 | 韧忆生花团队
审核 |蓝雪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艺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