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李妍、唐敬宜、罗语文、古思瑶)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深度践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核心理念,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学院“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于暑期聚焦丹阳市,开展了一场以“残障群体生命叙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别走访了里约残奥会银牌得主刘赟涛、丹阳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赵正元、丹阳市“残疾人创业之星”杨小辉,聆听并记录他们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历程。这些曾被传统叙事遮蔽的个体,正以坚韧的生命实践完成一场静默而壮阔的突围,并以此反哺社会、照亮他人。
图为“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团队合照(“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泳池边的托举与再出发
图为刘赟涛获里约残奥会银牌(丹阳新闻)
刘赟涛的少年时光,有一半是在医院度过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带来的每一步蹒跚,都像是命运沉重的叩击。直到乡镇残联推荐他接触游泳,他第一次感受到身体不再受限,当清凉的池水漫过脖颈,指尖感受到划过水面的触感时,他仿佛握住了命运的新钥匙。
自此,刘赟涛用这把钥匙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泳池成为他的战场,每日8小时浸泡,膝盖与池壁的碰撞留下了永久性伤痕,他却将疼痛化作勋章,一次次突破极限——江苏省残运会的5枚金牌、里约残奥会男子100米仰泳银牌,是他用汗水镌刻的荣耀。
图为刘赟涛日常训练(“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退役后,他回到丹阳,教残疾孩子游泳。他托起一个个颤抖的身体,等他们不再怕水,也不再怕人生。如今,伤痛稍有缓解,他又重返泳池。他下定决心:“再比一届全运会,把之前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轮椅上的生命重量
图为赵正元日常摆摊(“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赵正元自出生就是脑瘫患者,生活上基本靠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能和同龄人一起上学成了他巨大的遗憾。但幸运的是,有母亲耐心地教他看书识字。“2007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18岁了。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天安门的梦想,我也不例外。”18岁那年,赵正元独自乘轮椅北上,独自完成了这场成人礼时,他知道,别人能走到的地方,他的轮椅也能碾出痕迹。
“2013年,我和窦哥(窦俊杰)创建了"丹阳残疾人之家"QQ群,起初群里只有我们两人。各种宣传途径我们都尝试过,现在已经有了500多名残障人士。”三年后,这个群逐渐发展为残障者互助网络。
图为赵正元进行复建(“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命运给了他停滞的身体,却没夺走奔跑的灵魂。2024年挚友离世后,赵正元心怀悲痛与敬畏,一个人去到华南实验初级中学分享了他与窦俊杰的故事,将自己与挚友的奉献精神传递给祖国下一代。
断指也能织出新生路
图为杨小辉进行深度访谈(“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2004年的工伤事故让杨小辉失去右手四指,在消毒水气味弥漫的病房里,她盯着自己缠满纱布的右手,反复问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她看到残疾老人纺织时,逐渐清晰起来——“我也可以做!”最初练习左手持针时,她每日在窗前重复夹针、滑落、再夹针的动作,左手虎口磨出的血痂层层叠叠,直至三十天后,终于用颤抖的指尖织出第一片完整的针脚。
半年后,杨小辉开了一家手工编织坊。她挤绿皮火车去进货,抱着一大包毛线在雨中踉跄,连列车员都看不下去,伸手帮她抬。她啃五块钱的盒饭,辗转常州、苏州学艺,晕车吐得脸色发白,却从没吐掉过念头。
图为杨小辉编制作品(“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数年后,面对癌症侵袭和病痛折磨,她在病中呕心沥血,独立编写完成《毛衣编织培训教材》。这本凝结着心血的教材,最终成为她对抗厄运的铠甲,也成为后来者的引路之光。
她孑然一身,铺下的路却光芒万丈。如今,丹阳的“编织+茶室”文化空间里,暖黄灯光映着学员们的笑脸,这里是杨小辉创办的公益培训中心,残疾人与妇女们围坐在一起,学习机编、手编技艺。她还将天然花卉融入编织设计,尝试用艾草等材料制作健康童装,让传统手艺焕发出健康与国风的新韵。
当刘赟涛在泳池边示范呼吸技巧,当赵正元通过键盘敲出公益构想,杨小辉用残指编织出非遗纹样,当这是一场个体命运的突围,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丈量,它在诉说:每一个生命,都该拥有扎根沃土、自在生长的权利。每一段讲述,也都值得被认真聆听、久久回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乐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