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润童心|龙岩学院“同心幼儿园”暑期实践队深耕红色学前教育
为深入贯彻《“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响应“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回应教职工及周边居民对暑期幼儿看护的现实需求,同时助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提升,2025年7月10日至7月25日,龙岩学院“同心幼儿园”暑期实践队以“红土育红苗,同行觅初心”为指引,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实践工作。
实践队高度还原幼儿园真实场景,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极具特色的红色主题课程及主题活动,为幼儿搭建了浸润红色文化的成长平台,推动学前教育与红色育人深度融合,让红色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这不仅是对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具体践行,更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学前教育的生动探索。
(图 1:实践队成员在红色展览馆前合照)
红韵浸润,环境筑基
要让红色教育落地,环境创设是重要基础。据了解,实践队为给幼儿营造安全健康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空间,紧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要求,积极推进环境创设。
在卫生方面,实践队严格执行“清洁-消杀-清洁”标准化流程,每日对教室地面、桌椅、玩教具等全面清洁消毒,消除卫生隐患,为幼儿筑牢健康防线。除此之外,实践队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打造主题场景,如“童心探中华”、“童绘价值观”等主题墙,更有“小红军历险记”、“闪闪的红星”等玩教具的投放,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教育。这样兼具安全性与教育性的环境,既保障了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更让红色文化浸润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图 2:实践队成员进行环境创设)
课程为桥,红色育人
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课程作为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实践队重点推进的工作。实践队围绕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开发红色主题课程,通过组织实践队员参观红色展馆积累课程素材,再经反复磨课、集中研讨,以严谨的专业态度优化内容设计:混龄班社会活动《学做小雷锋》通过切身实践培育奉献精神;语言活动《抗日英雄王二小》以绘本故事传递爱国信念;早教班音乐活动《祖国多美丽》、混龄班舞蹈活动《童心向党》《祖国的花朵》等等,借艺术形式抒发家国情。这些课程紧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求,贴合幼儿发展特点,以童趣形式实现红色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
(图 3:实践队成员筹备并开展红色主题课程)
趣载童心,红魂相传
除了特色课程之外,实践队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设计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红色运动会中“爬雪山”“过草地”,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同心才艺秀“红歌联唱”“童心舞蹈”,幼儿在表演中传递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同心义卖会“好物分享”“爱心传递”,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奉献与分享的意义。这些特色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感受红色精神,让爱国种子在趣味体验中悄然萌芽。
(图 4:红色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图 5:实践队开展才艺展演和爱心义卖活动)
家园协同,共育新篇
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建立家园协同育人机制”的要求,实践队通过双向采访幼儿和家长,构建“家长+幼儿”双向反馈机制,了解活动对幼儿家国意识、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捕捉幼儿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与兴趣点。
通过这一机制,实践队不仅及时了解活动对幼儿家国意识、行为习惯产生的积极影响,还精准捕捉幼儿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与兴趣点。家园协同模式打破了“幼儿园单方面输出”的传统教育模式,转为“家园同频共振”,有效实现教育效果的叠加与巩固。同时,家长和幼儿的反馈也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参考,推动队员在反思中汲取经验,形成红色育人与专业成长的互促闭环,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图 6:实践队与幼儿及家长合照)
此次实践,是实践队对“红色教育融入学前教育”的生动践行。队员们以专业行动回应政策号召,既为幼儿铺设了浸润红色文化的成长阶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搭建了理论对接实践的练兵场,也切实缓解了家庭暑期看护压力。以短短半月的实践,实现了政策响应、育人实效与社会需求的多重统一。
实践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扎根幼教一线,将更多不同领域的文化带到学前教育的阵地,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书写更加丰富的育人新篇。
通讯员:陈佳葳、严鹭敏、李永靖
指导老师:丘文金、黄嘉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永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