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爱于无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为残障群体生命叙事建档

发布时间:2025-08-27 15: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乐晴   阅读 8.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龚玉文、杨雨晨、余乐晴、刘念) 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残障群体的生命经历与话语权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关键指标。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深度践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核心理念,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学院“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于暑期聚焦丹阳市,开展了一场以“残障群体生命叙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残障群体发声,为思政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团队合照(“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聚焦蜕变:为残障奋斗者建档

团队敏锐捕捉到残障群体在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实现上的重大转变,聚焦他们从“受助者”向“助人者”的蜕变。采用思政教育口述史研究方法,对里约残奥会银牌得主刘赟涛、丹阳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赵正元、“残疾人创业之星”杨小辉三位杰出残障人士的奋斗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建档。此举旨在填补社会对残障群体的认知空白,弘扬他们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图为与三位访谈对象合照(“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深度访谈:聆听生命故事

为深入了解残障群体的奋斗历程和内心世界,团队先后对刘赟涛、赵正元以及杨小辉女士进行了深入访谈。当相机被支起,当回忆在脑海中翻涌,当生命之书在他人面前摊开,当尘封于心的故事被聆听,他们或落泪,或感慨,或释然。

镜头前,刘赟涛分享着自己在里约“高烧夺银”的激动瞬间,他坦言:“残奥会不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国家而战”;赵正元动情地讲述了他从一名普通的残障人士成长为协会副主席,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心路历程;杨小辉分享了残疾人创业的艰辛与收获,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只是找到这扇窗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墙壁”。这些真实而富有感情的叙述,让成员们深受触动,这为后续的整理和传播打下了情感基础。

图为与三位访谈对象开展访谈(“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传播力量:激励青年担当

访谈结束后,团队将残障群体故事制作成口述史文稿并剪辑成片,依托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访谈视频。同时,利用大学生云报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故事的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形成良好互动局面。

图为大学生云报发布口述史访谈视频(“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这些温暖真实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身有残障却心怀梦想的人,也让广大青年学生看到了残障群体最真实、最有温度的一面。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残障群体的力量应被社会重视,青年学生有责任传递这份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理解了生命叙事的价值与力量。

思政融合:理解生命叙事价值

“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以独特方式践行思政教育——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为残障群体生命故事建档,形成近两万五千字的档案合集。

图为残障群体生命故事建档档案(“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 供)

此次实践,既是深入基层的服务,更是鲜活的思政课堂。成员们在与残障群体的交流中,深切体会到自身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见证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的深度交融。每一个生命故事都是鲜活教材,每一次真诚对话都是深刻教育。

展望未来,“红韵流芳”思政育人实践队将以此为新起点,不忘初心,持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结合方式,把生命叙事转化为宝贵资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迈向共同富裕贡献青春力量,让爱与希望在无碍的世界中绽放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乐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