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偏远藏区学子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2025年8月19日,在攀枝花学院驻乡城县香巴拉镇渔洼仲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绍银老师的带领下,攀枝花学院“木棉传语推普小队”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香巴拉镇色尔宫村,通过创新性的植物科普教育与艺术绘画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普通话学习体验。(通讯员 谈金凤 刘歆茹 唐凤 杨馨玥 肖亚轩)
活动第一环节:植物科普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带队老师为小朋友们分发纸笔。王律皓 供图
推普小队先为孩子们分发纸笔,引导大家提前记录植物名称、类别并标注拼音。队员们分散在孩子中间,针对陌生字词实时解答,耐心示范汉字正确书写方式。通过这一实践,孩子们逐步熟悉相关植物汉字读写,为后续科普环节筑牢了语言文字基础。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队员向小朋友们介绍植物并展示标本。王律皓 供图
活动中,队员们借助精心准备的月季、紫薇、喇叭花、三角梅等 20 种特色植物标本,将普通话教学与科普知识深度融合:不仅清晰讲解每种植物的标准名称、生长特性、生活习性及实用价值,还补充分享相关文化寓意或趣味小故事。讲解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保持发音清晰、语速适中,并用“谁知道这株植物叫什么?”“用普通话怎么描述它的样子?”“它有什么特别的生长习惯?”等问题持续互动。起初还羞涩跟读的孩子们,渐渐褪去拘谨,开始踊跃举手,用刚学会的普通话词汇积极回应。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所拿到的植物标本。徐欢 供图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队员为小朋友们讲解植物细节。徐欢 供图
活动第二环节:画笔抒怀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队员讲解今天绘画主题以及案例展示。王律皓 供图
活动进入第二环节,推普小队的两名队员率先登场,以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镂空字绘画的步骤与技巧,并清晰演示了完整的创作过程。讲解结束后,绘画活动正式启动,队员们迅速分成若干小组,协助孩子们完成绘画。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队员指导小朋友们绘画。王律皓 供图
队员们细心为小朋友们分发纸张、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耐心指导勾线技巧,协助选取合适的彩笔,手把手地帮助孩子们填色;对于孩子们想要添加的创意图案,队员们也给予了专业的绘画建议。在大家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画纸上尽情挥洒创意。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所画内容“我爱你中国”。王律皓 供图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所画内容“我爱普通话”。王律皓 供图
绘画现场始终回荡着《我爱你中国》的悠扬旋律,仿佛为孩子们注入了灵感,一幅幅充满童真与爱国情怀的作品——“我爱中国”“我爱普通话”逐渐成型,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创作过程中,推普小队成员们始终耐心指导,与孩子们亲切交流,让大家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进一步强化了普通话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为小朋友根基自己喜好绘画图案。徐欢 供图
此次推普活动不仅提升了乡城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促进偏远藏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做出了积极尝试。攀枝花学院“木棉传语”推普小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双语学习和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为“木棉传语推普小队”与小朋友们合影。徐欢 供图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刘歆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