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锦官城的市井烟火气映照出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图景。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也直面诸多法律实践的现实需求:不少居民对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认识模糊,一些家庭面对信息泄露维权不知所措,消费纠纷中也常现规则困惑……这些身边“小问题”,恰恰关联着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课题”。
基层社区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场域。2025年8月21日,四川大学法学院“情系锦官巷,守望幸福长”暑期社会实践团依托于四川省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的经验优势,带着专业的法律知识与满腔热忱,走进成都市青羊区芳邻路社区,以民法典宣传为契机,推动法治精神落地生根、服务百姓生活,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治理的使命与担当。
图为芳邻路社区居民参与宣讲活动
在普法活动开始前,为了更加精准地向居民们普法,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发、问、谈”多种形式倾听居民需求。通过发放手册、问卷调研、面对面访谈等多元方式,同学们精准捕捉社区法治需求,用“问需于民”的真诚,让普法真正“惠于民”。
图为与芳邻路社区居民访谈
活动开始,宣讲人朱景琳同学以“高空抛物如何追责”“商品质量问题找谁赔偿”等居民常遇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身边事”的情景剧。用“拉家常”的亲切语气,拆解消费者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受骗钱财追讨等民生热点,引导居民将法条用起来、让权益稳起来。
图为宣讲人向社区居民宣讲
分享结束后,本次活动特意设置了趣味普法问答环节。“家电出了问题找谁?”“小区强制刷脸是否合法?”——这些源于真实生活的发问,让居民们从“倾听者”变身“参与者”,在思辨和交流中实现普法宣传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
本次活动反应热烈,活动结束后,芳邻路社区书记对此次活动点赞:“这样的普法既实用又生动,居民参与感特别强,希望以后能多来‘家门口’的法治课!”
图为8月21日赴青羊区芳邻路社区合影留念
法治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此次芳邻路社区普法行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与法治同行、与社区共进的担当情怀,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深厚生命力。当纸面上的法律走进烟火人间,当青春智慧融入社区治理,法治中国的蓝图便在每一次贴近民生的行动中,变得更加清晰可触。
撰文 | 蒋林灼
图片 | 李娜
审核 | 白宝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胜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