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点亮童心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梦·强师行”乐泽行支教队赴河北省尚义县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品仪 李汶洁 甘琳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梦·强师行”乐泽行支教队于河北省尚义县新兴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来自不同学部院系的15名同学通过精心筹备课程与设计活动,开启了一段传递爱与知识、创造快乐体验的温暖征程。本次支教活动旨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同时培育青年学子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奋斗中淬炼青春。

趣味课程点亮乡村课堂,启迪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梦·强师行”乐泽行支教队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三方面开设多门趣味课程。课程不仅系统、准确地传递了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打开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更在此基础上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走向充实而丰盈的人生。

文化基础课程着力于双向赋能。一方面,舞蹈、文化等课程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体认文化之根,在审美体验与民俗实践中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经济学等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从而实现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深度融合与平衡发展。

▲图为支教队成员正在讲解节日文化

社会参与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实践能力。国际文化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观念。手工、漫画课程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创造,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生动作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图为学生在美术课上画画

自主发展课程依托人工智能科普课程,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探究兴趣;通过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与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图为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创意活动赋能乡村教育,开拓学生认知视野

在课堂之外,支教队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实践。

科技赋能乡村课堂活动引入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为乡村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学生们不仅能够与AI进行生动对话,还能在实践中亲手制作简易的VR眼镜,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这些可感知、可触碰的科技在悄然间点亮了学生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与梦想。

▲图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VR眼镜

手语教学活动则带来了一场温暖的生命教育。在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种沟通的宝贵技能,而且深刻体会到尊重与平等的真谛。指尖的律动唤醒了学生对多元生命的理解、对爱的主动传递,构筑起互助、共融、和谐的成长氛围。

▲图为支教队成员开展手语教学活动

在红色研学活动中,支教队与学生共同前往张家口张北野狐岭军事教育基地。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支教队成员和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为人民军队秣马厉兵、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所震撼。“强国必须强军”的理念,在此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共鸣。

▲图为支教队带领学生们进行红色研学活动

团日活动深化理论实践,筑牢“四有”好老师理想

支教队成员始终注重锤炼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开展了主题团日活动,深入理论学习,坚定了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理想。

▲图为支教队成员正在进行理论学习

此次支教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经历。这段经历既是奉献,更是收获;是付出,更是成长。通过精心设计课程与活动,支教队成员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让他们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而于支教队成员自身而言,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教学能力,更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深化了支教队成员们对教育的理解。乐泽行支教队的成员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带着这份炽热的教育理想与深厚的乡土情怀,继续坚定前行,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刘品仪 李汶洁 甘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甘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