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画笔绘南粤 广师大学子以文创设计赋能文化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7 10: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嘉谊 陈晓琪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一座广济桥,连通千年潮韵,一封泛黄侨批,载动数代乡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心党支部组建“青创南粤”实践队,深入广州、潮州、汕头三地,开展以“传承南粤文脉,唤起侨胞记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的足迹,走进一座座承载岭南文化记忆的城市街区,通过实地调研与创意设计,积极探索南粤文脉传承与创新表达的新路径。

▲图为“青创南粤”实践队团队成员合照。 许欣彤 供图

7月20日,“青创南粤”实践队来到暨南大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足迹,实地调研参观了校史馆、图书馆特藏室等地,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了解学校侨校特色与办学成果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受触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殷切期望,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侨胞在联结中外、传播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和深厚情怀。

随后,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的路线,实地参观了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祖居、西关民俗馆、荔湾区文化馆等文化地标,走访了广彩、广绣、牙雕等非遗工作室,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三雕一彩一绣”等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深刻体会总书记强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深远意义,切身感受到岭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图为“青创南粤”实践队前往暨南大学调研。 许欣彤 供图

在潮州,实践队登广济桥、访广济楼、漫步牌坊街,沉浸式体验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通过参观潮州市博物馆,团队系统梳理了潮州文化的发展脉络。在走访潮绣世家、艺术馆及相关研究所与工作室时,成员深入了解了潮绣的精湛技艺与艺术价值,真切感受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的丰富实践。

▲“青创南粤”实践队队员在潮绣世家内欣赏潮绣绣品。 陈晓琪 供图

在汕头,实践队赴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侨批文物馆、开埠文化陈列馆进行深入学习。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队员考察骑楼建筑群,体会百载商埠的沧桑变迁。在侨批文物馆,透过一封封泛黄的侨批,团队成员读懂了“银信合一”的背后是海外侨胞艰苦奋斗、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在开埠文化陈列馆,团队成员系统回顾了汕头自1860年开埠以来的历史进程和经贸文化发展历程。对汕头的开埠文化和潮汕人文精神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内的史料 。郑嘉谊 供图

基于深入调研,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广哥睦睦”和“潮妹绵绵”的文化IP形象及18套主题表情包,开发出106件文创产品,涵盖粤剧积木、灰塑画框、潮绣香包等多个品类。“团队想将传统美学融入当代语境,”队员分享道,“比如潮绣香囊在设计的过程中既延续古老刺绣技艺,又成为日常可佩可用的时尚配饰,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成为连接侨胞情感的纽带。当侨胞见到这些既传统又新潮的设计,仿佛能听到故乡的回响、触摸到文化的温度,唤起深植于血脉中的家国记忆与文化认同。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潮州市牌坊街盖章本 。 吴若彤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对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南粤文脉的当代价值,通过更多元化的艺术与设计实践,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青春智慧唤醒侨胞共同记忆,用创意设计讲好新时代的岭南故事。

(供稿:郑嘉谊、陈晓琪、吴若彤、邱锦灏、许欣彤、詹琳琳、杨钰楠、黄芮莹、肖湘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晓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