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医科大学“医路红军魂·共筑防虫线”——牦牛背上的健康岗哨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开展为期五天社会实践活动。从药店调研到社区服务,从暑托班教学到红色遗址研学,队员们用专业学识浇灌高原健康之花,以赤子之心传承红色基因。
医药调研探根基:探求藏药与西药的神奇疗效
团队深入县城多家药店开展寄生虫防治药品及藏药与西药的对比专项调研,队员们详细记录阿苯达唑等西药与藏药配伍使用情况。
藏药是藏族人民在高原特殊环境下积累千年的传统医药体系,以青藏高原特有的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融合佛教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几名当地药商介绍称西药与藏药共同服用的疗效往往强于单一用药治疗,由此可见,藏药已是我国民族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中与西医结合发挥的独特作用有着极其宝贵的研究价值。不过,队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群众对包虫病防治意识较高,但规范用药意识仍需加强,可见,藏药的价值所需不仅仅在科研探索中,有效而广泛的科普教育同样是重中之重。
图一 团队成员在芦花镇文体广场开展寄生虫科普展览。罗英 供图
双线并进惠民生:科普展览宣传加强普及力度
晨光中的文体广场上,各式各样的寄生虫创意科普作品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西南医科大学的同学们创作的系列科普作品,将包虫生活史用粘土、绘画、绣花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原来狗是包虫传播的关键环节!”“以后一定要将肉煮得熟透了再吃!”看着科普作品展,群众们纷纷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图二 实践团在芦花镇暑托班开展寄生虫科普绘画。罗英 供图
为了加强今天的科普效果和群众们的记忆与积极性,实践队员们给每一位参与活动中的居民发放了衣架、纸巾、口罩等“健康套装”,同时,队员们向来参观的群众发放了自制的藏汉双语宣传单及调研表,顺着大家求知欲望高涨推进科普力度,并通过调研表收集当地居民对于寄生虫的实际了解情况数据,这些数据将给予大家后续的研究以及科普宣传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三 实践团与芦花镇暑托班孩子们合影。黑水县团委 供图
寓教于乐种希望:暑托班防虫课带动孩子新希望
县体育馆内欢声雷动,30余名藏族孩子正在暑托班开展"健康探险"。实践队队员正在县体育馆暑托班开展寄生虫防治宣讲活动。在防治科普PPT讲堂中,包虫变身卡通反派,孩子们在队员们循序引领下了解了多种寄生虫“反派”的生活史与防治方式。手工课上,藏香与艾草的气息弥漫,同学们指导制作的防虫香包很快被孩子们挂在腰间。
急救教学过程中,志愿者用绷带在孩子们的手腕上示范“8字包扎法”,大家两两结对练习,严肃的表情俨然“小军医”。在科普绘画和自制钥匙扣环节,孩子们的情绪再次被调动,亲自动手的新奇感和作品完成的自豪感在大家的笑声中和孩子们兴奋高举作品的动作里淋漓展现。孩子们将带走他们的作品,同样带走的还有实践队用多样而引人入胜的方式交给他们的防治知识,希望将在他们心中继续生长。
图四 团队成员于芦花会议遗址合影。泽金梅 供图
红色基因永传承:芦花会议旧址获新知
实践最后一日,团队怀着崇敬之心奔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花会议遗址及纪念馆。站在石砌碉楼前,队员们凝视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简易医药箱,对比今日高科技设备检测的方便快捷,大家深刻感受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沧桑巨变。纪念馆内,泛黄的《红星》报刊载的"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的红军卫生条例,与团队研发的藏汉双语包虫病防控手册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队员们誓言将继承先辈遗志,让健康中国的星火在雪域高原永远传承。
对话当地:来自一线的声音与认可
本次实践中,团队特别采访了黑水县团委副书记。他表示:“西南医科大学同学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专业的防病知识,更用青春活力点燃了高原。这种‘高校+地方’的实践模式非常有价值,期待长期合作,共同守护黑水健康。”
团队还走访了西部里社区,一位受访居民坦言:“以前知道包虫病,但不清楚具体怎么防。这些学生娃娃讲得清楚,做得耐心,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
“牦牛背上的健康岗哨”团队,以医者的仁心与青年的担当,在红军走过的雪域高原续筑防虫高墙,用专业与热忱在海拔3000米处留下了青春的岗哨之声。团队累计发放价值1000元的口罩、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资;制作并传播1部寄生虫防治科普宣讲PPT、1部藏汉双语科普动画小视频;形成600份寄生虫病防治调查问卷、500张藏汉双语寄生虫宣传传单,服务群众1000人次;完成1份采访总结、12份成员心得、6部DV科普资源,建立藏汉双译科普资料包。此外,团队还与黑水县相关单位达成共建意向,建立了“医学学生返乡 + 专家指导 + 线上线下联动”的社会实践模式。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对寄生虫病的认知,还增强了他们的疾病防治意识,为藏区健康事业发展筑牢了基础。
后续,团队拟开展“藏药协同阿苯达唑纳米递送抗包虫药靶向咀嚼片”项目,深入研究藏区寄生虫病防治。同时,将继续深化与黑水县的合作,持续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科普活动,优化线上科普平台,为守护藏区群众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不懈努力,推动藏区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
(通讯员 熊峥阳 张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长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