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东省委部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广东东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党员志愿服务精神。2025年暑假“红韵守护者”实践团应运而生,团队由商务管理学院大一至大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管理3个专业的14名学生组成,成员多为中共党员。2025年6-7月,“红韵守护者”实践团以“党建引领+社校联动”创新模式,深入佛山大沥沥兴社区及本地革命展示馆,开展温情关怀、红色传承、青春护航等多元服务,用青年党员的担当为基层治理与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鲜活动能。此前实践团依托校地合作经验,已形成“服务+传承+创新”的基层服务思路,此次暑期实践更是将该思路落地深化,赢得社区与群众的广泛认可。本次实践团共开展以下几项志愿服务:
图为“红韵守护者”实践团与沥兴社区工作人员合影,开启暑期基层服务
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区走访暖民心
以“物质关怀+精神慰藉”为核心,将尊老传统与红色传承相结合,筑牢基层服务根基。在沥兴社区,成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2025年6月11日,在“温情入户访长者”活动中,实践团提前摸排社区高龄、独居长者需求,分组携带米、油等物资上门慰问。推开一扇扇家门,成员们不仅细致询问老人的健康近况与生活困难,更围坐身旁,倾听他们讲述从青春岁月到社区变迁的点点滴滴。一段段朴实家常,悄然驱散了老人们的孤独。此次活动不仅为长者送去物质补给,更填补其精神空白,让青年党员深刻体会到“敬老爱老”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社区长者送上慰问物资,倾听老人讲述过往故事
6月18日,为做好革命展示馆导赏,迎接“七一”建党纪念日,实践团开展专题培训。培训中,展馆讲解员带领成员系统学习“革命摇篮”、“南海农村第一批党员”、“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三大板块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成员模拟讲解”的方式,帮助成员厘清革命脉络、掌握导赏技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革命展示馆参加培训,学习本地革命历史
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红色文化传播的号召,实践团首次走进革命展示馆,成功开展“青春导赏”活动。成员们以馆内文物和历史图片为线索,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娓娓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拉近了红色历史与观众的距离。在尾声阶段,实践团带领全体参观者重温入党誓词,在铿锵誓言中升华红色信仰,强化使命担当。
此次“青春导赏”将革命展示馆转化为一堂“行走的党课”,获得参观者的广泛好评。不少参观者表示:“年轻人讲的红色故事更有感染力,仿佛让我们看到革命先辈当年热血奋斗的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参观者开展红色导赏,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深耕基层服务实践,赋能青少年成长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契合暑期青少年成长需求,实践团聚焦“技能提升+安全保障+思想引领”的服务环节,于7月7日在沥兴社区篮球场成功开展“公益篮球义教”活动。团队充分考量青少年的年龄与体能特征,精心设计了“基础技能训练+团队协作游戏”系列课程。在此次活动中锤炼青年党员的服务本领,彰显了“服务青年”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拓展了“红色赋能、全面发展”的育人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及青少年合照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青少年进行篮球基础训练,开展团队协作游戏
暑期是青少年安全事故高发期,为增强青少年自防自救能力,7月15日,实践团联合当地消防队、沥兴社区开设消防安全课堂。消防员生动讲解家庭用电安全、火灾逃生技巧、灭火器使用方法等知识,实践团成员则负责维持课堂纪律、引导青少年互动提问。在演练环节,成员们协助消防队员组织青少年进行疏散逃生练习,并手把手教大家操作灭火器。“理论+实践”的模式,不仅让青少年掌握了实用的消防技能,实践团成员也同步学习了安全知识,为校园安全工作积累经验。
图为消防队员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指导青少年操作灭火器,开展消防演练
在公益义教与消防课堂期间,实践团还联合社区组织“红色观影”活动,为青少年搭建直观感受革命历程的平台。团队精心挑选适配青少年的红色影片,观影前由成员介绍影片历史背景,观影中适时引导关注重点情节。观影后组织小组讨论,“生活在革命年代我会怎么做?”“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等话题引发青少年深度思考。此次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了红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于无声处浸润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青少年在实践团引导下开展红色观影讨论,分享观影感悟
成果铸辉煌,红韵传播显成效
基于前期红色学习与导赏经验,实践团深挖大沥革命文化元素,通过“文创开发+剧本杀创作”的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半径。在“红色文创开发”工作中,团队成员提炼大沥革命旗帜、革命旧址图案等核心元素,设计出四大类文创产品:文具类(笔记本、书签、笔)、纪念类(钥匙扣、徽章)、生活类(帆布袋、扇子)、IP形象类。每件文创都融入革命故事,比如IP形象是根据大沥革命英雄陈道周为原型,通过融合国潮美学与数字艺术等创新表达形式进行创作。不少参观者表示:“把红色文创带回去,既能使用又能铭记历史,具有深刻的意义。”此举不仅转化了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更为大沥的红色IP打造奠定基础。
图为广东东软学院“红韵守护者”实践团设计研发的红色文创产品展区
为打破传统红色教育“单向灌输”的局限,实践团以大沥真实革命事件为蓝本,创作“红色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游戏。团队查阅《大沥革命史》等资料,还原“党员秘密发展”“物资运输支援前线”等历史场景,设计“地下党员”“社区群众”“革命战士”等多个角色,并设置“破译密码”“传递情报”等剧情。经过2次试点优化后,剧本杀更适配青少年理解能力。截止至2025年8月,实践团内部已模拟开展3场“红色剧本杀”演练。
图为拟定“红色剧本杀-破晓之前”封面,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
耕耘结硕果,奋进显成效,续写青春新篇
2025年暑期,“红韵守护者”实践团累计开展主题活动共计12场,服务覆盖青少年及社会公众超2000人次,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了团队成员“下沉基层、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的责任意识。
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教育提质效。实践团与社区达成党建共建意向,以共建为契机扩大红色展示馆影响力,共同搭建优质红色学习平台,助力青少年深入学习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转化拓路径,红韵IP赋新能。团队深度融合红色历史资源,原创“红色剧本杀”1部并团队内部模拟开展推演3场;立足本地纪念碑与展示馆建筑符号,设计以“传承沥史,红韵寻踪”为主题的IP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12款,显著提升场馆辨识度。相关产品具备良好商业价值,预计可为展示馆带动90%的收入增长。
人才与传播双轮驱动,红色导赏扩声量。项目开展导赏培训3场,培养红色青年导赏员10名,累计完成导赏服务8场,覆盖500余人;依托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推文15篇、短视频2个,阅读量超8000次,助力展示馆流量提升50%以上。同期编撰项目计划与策划案2份,持续释放红色服务品牌影响力。
图为“红韵守护者”实践团队员与指导老师合照
此次实践,是广东东软学院“党建引领+社校联动”服务模式的生动展现,也是我校青年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未来,“红韵守护者”实践团将持续深挖基层需求,结合红色资源,优化服务形式,扩大服务范围,计划联合更多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发更多适配不同群体的红色教育产品,让社区、校园“手牵手、心连心”,让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基层服务队伍,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贡献更多东软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嘉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