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敢当会创”调研团队:青春眼光探传承密码 创新发展助文化延续

发布时间:2025-08-26 23: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牛筱超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 自古以来,泰山石敢当就承载着人们安居乐业的愿望,象征着人们的朴素正义观,同时见证者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在如今,泰山石敢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为进一步探寻泰山石敢当在现代场景下的传承模式,推动泰山石敢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泰山石敢当焕发出新的活力,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敢当会创”调研团队文化传承场景调研分队于7月14号前往济南桑家庄村,通过实地调研、调查访谈等方式,以青年人的视角,探寻泰山石敢当从古至今的传承密码。

追寻传承密码

7月14日,团队奔赴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桑家庄村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分队成员首先联系了村委,与村支书围坐在一起,详细了解了桑家庄村石敢当文化的历史。村支书系统阐述了泰山石敢当在桑家庄村“辟邪镇宅”的作用,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石敢当文化作为桑家庄村“文化名片”的重要地位。通过村支书的讲述,团队成员切实体会到泰山石敢当在现存的传统村落当中的文化意蕴。

与村委负责人座谈并了解石敢当文化传承现状

随后,团队成员跟着村支书的脚步,进入了桑家庄的农田,在农田旁边的小屋旁竖立着一块饱经风霜的石敢当。村支书借由这块石敢当,向团队成员详细说明了石敢当“能镇邪、保收成”的重要作用。他从春耕时对石敢当的祈愿,讲到秋收后对石敢当的祭拜,在这番田野对话中,团队成员精确清晰地了解到石敢当文化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实在意义。

团队成员赴桑家庄村感受石敢当文化与农耕生活的生动交融

访谈完毕后,村民王秀梅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本村的一处石敢当真迹。团队成员从石材类型、雕刻方式、文字内容、空间选址等诸多方面考察了这块历史悠久的石敢当。团队成员结合文献与实物,系统学习了泰山石敢当在日常制作和使用方面的诸多细节,更深层次的发掘了石敢当文化与习俗步入现代之后的发展演变,为团队梳理石敢当文化传承脉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团队向村民了解石碑的由来

助力创新发展

在与村支书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也意识到当前石敢当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年轻一代对于石敢当文化的漠视与淡化、传承断代风险加剧、宣传推广缺乏等方面。为促使石敢当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保护这一历史悠久而富有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团队成员与村干部、村民等展开详细讨论,归纳总结出以下解决措施。

首先是通过“非遗+设计”的方式,融合创新一系列以泰山石敢当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在吸引年轻人的同时创造营收,既提升了石敢当文化在大众面前的曝光度,又能够推动石敢当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其次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直播或者短视频的形式,以故事化的内容讲述石敢当的传承历史,打造出一个大众都能积极参与的数字化平台。最后,也可以将石敢当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石敢当主题园区、石敢当文化园等特色旅游产业,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让非遗在传承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团队通过深入桑家庄村开展实地调研,细致探寻了深埋在传统村落之中的石敢当文化凝聚出的文化符号,在梳理桑家庄村石敢当文化从“辟邪镇宅”到“文化名片”的传承密码的同时,以青年人的视角探索了“非遗活化”的多重路径。这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生动的实践应用,更是一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应当何去何从的深刻思索。未来,敢当会创团队将会继续推动调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让石敢当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融入生活场景,以青年之力激活文化基因,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传承,让“敢当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在泰山石敢当的传承中,续写中华文明的永恒篇章。

团队在桑家庄村调研

图·文 | 高靖轩 孙楠

编辑 | 王怡茗

审核 | 刘笑非 牛筱超 毕少杰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牛筱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