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召,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石子筑梦”实践团连续四年奔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河硐村及周边区域。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8月,实践团再踏征程,行程累计超2万公里,将地质勘探专业所长深度融入乡村需求,创新“文化+教育+产业”服务模式。团队方案入选“lululemon”青少年赋能计划,获评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科普团队、全国推普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等,并服务“千万工程”南华县项目,以青春智慧与专业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红色勘探:寻根铸魂砺初心
实践团将赓续红色血脉作为首要任务。实践团将飞驰的列车化作移动的“抗战精神”沉浸式课堂,在列车行进中讲述途经站点的抗战故事与英雄事迹,打造列车上的烽火思政课程28期。在南华县于张舫烈士纪念广场深情追忆先烈光辉事迹,列队鞠躬致敬,许下传承红色基因的青春誓言。实践团自主编拍摄排抗日情景剧《铁骨铸魂,丹心照路》短片,在分镜排练与角色扮演中,亲身体悟革命先辈的团结无畏与牺牲精神,“英雄不远,就在身边”的信念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团开展列车上的烽火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在张舫烈士纪念广场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编排抗日情景剧《铁骨铸魂,丹心照路》短片
专业勘探:乡土脉动解密码
实践团将“勘探攀登精神”融入服务乡村的实践。在乡村水库,实践团成员化身“坝体安全员”,徒步勘察裂缝、采集土样、分析颗粒组成与抗渗性,结合水文地质知识监测水位变化,用专业数据守护安澜;深入“滇耘花卉”鲜切花基地,俯身“勘探”土壤奥秘,用专业眼光解读其中的“生长密码”,推测土壤矿物质含量对花卉生长的影响,撰写“双碳”绿色转型调研报告2篇,形成实践视频5份,为产业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实践团进行岩石采样
图为实践团勘查地质情况
图为实践团参观“滇耘花卉”鲜花基地
文化勘探:匠心焕活非遗韵
实践团以“勘探”的敏锐触摸乡土文化厚度。在丁兰香彝绣工艺坊,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聆听小作坊发展为带动就业、助力脱贫的动人故事,从针线流转间感悟彝家“文化地层”的深厚底蕴与推陈出新的时代精神。南华菌子节上,实践团穿梭于菌香市集,记录松茸、牛肝菌的产销链条,结合专业知识探究“野生菌王国”的成因底蕴,亲身体验“产业兴文化”模式的蓬勃潜力。
图为实践团采访彝绣非遗传承人
图为实践团调研参观第二十二届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
童心勘探:沃土筑基育未来
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短板,实践团化身“童心勘探者”。精心设计精神勘探“强”思想、心理勘探“绘”心声、活力勘探“强”体魄、科学勘探“启”智慧的四维课程体系。
图为实践团带领学生们编排抗日主题情景剧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们放飞纸飞机
实践团带领孩子们编排抗战剧,让英雄精神照亮童年;借助“自画像”与黏土自塑像引导孩子们探索内心、认识独特自我,建立关怀机制;创新设计“绳舞闯关”等体育活动带领孩子们欢笑声中有效增强体质;“梦想实验室”里,从制作雨水过滤器、观察天气瓶的奇妙变化,到发射水火箭的激动瞬间、显微观察菌丝的精细世界等活动巧妙链接书本与乡土,点燃科学梦想,同时融入“两弹一星”精神科普,让勇于探索、不懈攀登的种子在幼小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做“拍拍操”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讲解“水火箭”
实践团捐赠电子显微镜2台、图书1000余本、衣物及学习用品100余件,制作线上学习加油包30个,惠及学生超500人,以石油学子的赤诚担当,为乡村未来筑基。
图为孩子们利用显微观察菌丝里的精细世界
民生勘探:足迹印心递温情
实践团将温情关怀深植“勘探”足迹,精准回应村民所需。与孩子共绘石油文化墙,点燃乡村希望;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为南华县石门村村委会外墙创作主题墙绘;为老人拍摄婚纱照与全家福,定格迟暮浪漫与天伦之乐,圆梦岁月期盼;推广普通话,制作亲子沟通交流绘本,有效帮助村民跨越语言沟通障碍,显著提升与外界交流的信心与能力。四年来,实践团连续收获村民感谢信,获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支持,累计提供科技助农方案和调研报告10余份,荣获省部级科技创新奖项8项。每一步足迹,都印刻着温暖的民生答卷。
图为实践团在南华县石门村村委会外墙创作主题墙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同为学校创作墙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老人拍摄婚纱照与全家福
图为推广普通话活动合影
从红色寻根到专业丈量,从文化深耕到童心筑梦,再到民生送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子筑梦”实践团始终以“勘探攀登精神”为旗,让青春智慧深嵌南华沃土。未来,团队将继续淬炼初心,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续写新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