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王楠婧] )为探寻耕读文化中流淌的非遗基因,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年8月4日,走进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在古籍的墨香与老物件的温度中,开启了一场与非遗对话的文化探寻之旅。
书签制作区的木桌上,整齐码放着素白宣纸裁成的书签胚、研磨得细腻的墨汁与各式毛笔。队员们或端坐凝神,或轻握笔杆细细揣摩,待调整好姿势,便蘸取适量墨汁,笔尖轻触宣纸的刹那,墨色如精灵般晕染开来。“春有百花秋有月”“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句经典诗句在笔尖流淌,有的字体娟秀灵动,似江南烟雨般温柔;有的笔锋刚劲有力,尽显豪迈气魄。笔尖划过宣纸的 “沙沙” 声,伴着偶尔传来的轻声赞叹,在空气中交织成独特的韵律,仿佛穿越时空,与挥毫泼墨的古人隔空对话,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书签制作
另一侧的拓印台前,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古朴的砖雕纹样静静躺在台面上,上面的山水蜿蜒、花鸟灵动,仿佛藏着千年的故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在砖雕上,用干净的毛刷轻轻抚平,确保纸张与纹样紧密贴合。随后,手持墨辊蘸匀墨色,从一角缓缓向另一角滚动,墨色透过宣纸,一点点唤醒沉睡的图案。当有人拓出 “松鹤延年” 时,墨色浓淡相宜,仙鹤展翅的姿态、松树苍劲的纹理跃然纸上,竟有了几分古画的雅致韵味,引得周围队员纷纷驻足欣赏。还有队员专注地拓着 “五谷丰登”,指尖不慎沾染上墨香,却丝毫不在意,眼中满是对这项非遗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专注,每一次滚动墨辊的动作都格外轻柔,仿佛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整个拓印台前满是传承文化的温暖氛围。
图为老师正在教导实践队员进行拓印
非遗从来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能被触摸、被感知、被传承的生命。耕读文化里的笔墨风骨、拓印巧思,藏着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也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当队员们亲手写下那些字句、拓印那些纹样时,其实是在与千百年来的文脉对话,让沉睡的传统在当下苏醒。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 —— 不是把非遗束之高阁,而是让它走进生活,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与传递者,让千年的智慧在时光流转中,永远鲜活。
撰文 |王楠婧
图片 |陈舒怡 李妍霓
一审 |陈扬峰
二审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楠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