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青辅学堂“赴崇阳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多元课程托举多彩暑期

发布时间:2025-08-26 2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若   阅读 2.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 段若 陈思宇 魏张媛)为积极响应湖北省“爱心托管班”政策号召,托举青少年儿童的多彩假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和青春担当。湖北科技学院 “青辅学堂” 志愿服务团队怀揣着热忱与责任,奔赴崇阳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缩短城乡儿童综合素养水平为核心,以全方面课程教学为载体,精心设计了涵盖红色教育、礼仪规范、科学科普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学习盛宴,让孩子们在充实与欢乐中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时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主题文化不论在哪儿都需要落地生根。在 “少年先锋队队旗”专题课程中,志愿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孩子们展示了队旗的标准样式,详细讲解了队旗的构成元素及其深刻内涵。志愿者们结合生动的革命小故事,将抽象的象征意义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让他们明白队旗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与精神价值通过互动问答,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家乡英雄人物的红色故事,在交流中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红色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扎根。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课程聚焦于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素养与社交能力。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兴词汇层出不穷,孩子们无法辨别,为改善这一现状,志愿者以“不说你”游戏为切入点,创设了贴近生活的场景模拟环节。当屏幕上呈现 “排队时,亮亮慌慌张张地挤到你的前面,一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想对他说什么?”的情景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孩子说:“没关系,下次请注意哦。”有的孩子则表示:“请你排队,这样大家才能更快轮到。”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表达方式背后的情感与效果,教会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礼貌沟通。

手脑并用,方得真知。手工创作课程成为孩子们展现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舞台。志愿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彩色黏土、卡纸、剪刀等材料,鼓励他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中,有的捏出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的折出了形态各异的纸飞机,还有的组合出了充满童趣的小场景。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在旁细心指导,不时给予鼓励与启发,填上了那份因家长外出所缺失的爱。一件件充满童真的作品,不仅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向往。

好奇心是智慧的萌芽。科学探索课程点燃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志愿者设计了一系列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如 “水中浮针”“颜色扩散”等。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瞪大好奇的眼睛,认真观察每一个现象的发生。当看到一根普通的缝衣针竟然能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发出了阵阵惊叹;当目睹不同颜色的水在杯中慢慢融合时,他们又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志愿者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水的表面张力、分子运动等知识。孩子们积极举手提问,主动尝试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奇妙魅力,培养了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课堂上,欢声笑语与求知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学习画卷。

活动期间,志愿服务团队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富有成效与趣味。志愿者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说道:“哥哥姐姐们教我们做手工、做实验,还讲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希望你们明年还能来。

此次湖北科技学院 “青辅学堂” 志愿服务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为崇阳县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与梦想的种子。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基层教育注入了蓬勃的活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