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南的广袤大地上,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征途。2025年6月末至7月初,贵州黔南经济学院“青柠计划宣讲团”深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濛江街道山后村,开展了一场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书写了青春黔行、筑梦远航的动人篇章。
健康乡村:方言宣讲入人心
随着“三下乡”活动第一天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山后村,宣讲团成员们便已经整装待发,他们手持“禁毒、防艾”知识的宣传手册,以惠水本地方言为桥梁,走进每一户家庭。在田间地头,队员们与村民们“唠家常”,将复杂的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真实案例和互动问答,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重要的健康知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识。
精准帮扶:童伴关怀暖人心
宣讲团在入户宣讲中,特别关注到乡村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群体。他们创新构建“童伴关怀”服务模式,通过心理疏导谈话与益智类小游戏,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与陪伴。同时,针对空巢老人,团队实施了“二个一”精准助老行动,组织院坝谈会,建立老人动态档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即关怀”的价值内核,让温暖与关怀在乡村传递。
宣查一体:源头治理筑防线
宣讲团深知禁毒宣传需突破传统模式,向源头治理纵深推进。他们创新构建“宣查一体”工作体系,对山后村展开罂粟种植专项排查行动。队员们顶着烈日,攀着陡坡,对村寨周边林地沟壑实施网格化踏勘,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照《禁毒法》向村民阐释非法种植的法律后果,实现了“宣查结合”的闭环模式,筑牢了村民“不敢种、不能种、不想种”的思想堤坝。
环境整治:微服务彰显大情怀
实践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们还化身环境卫士,以网格化分工模式深入农户院落,清理房前屋后的枯枝杂草和生活垃圾。在他们的努力下,村落公共空间实现了从凌乱无序向整洁宜居的蜕变。独居老者的赞许之声,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此番民生实践,不仅解决了村民生活环境痛点,更彰显了基层治理中“服务即关怀”的深刻内涵。
校村协同: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在此次实践里,“青柠计划宣讲团”协同同校两支实践团队,联合山后村村民委员会正式启动校村协同行动。他们锚定“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目标,通过组建校村联合整治专班,开展为期一日的集中攻坚行动,重点针对村域内的环境卫生顽疾进行整治,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安全教育:为青少年撑起保护伞
为筑牢青少年安全意识防线,宣讲团走进惠水县第一高级中学,以“禁毒、防艾、防溺水、防电信诈骗”四大主题为核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安全教育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知识问答竞赛等多元化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安全知识学习体验课程,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
深化宣讲:田间地头成课堂
宣讲团成员还深入山后村各乡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他们将公共安全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课堂,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研等互动形式,有效深化了基层治理的参与维度与认知深度。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知识的传递。
巡河治理:共筑防溺水安全网
随着活动的尾声临近,“青柠计划宣讲团”协同山后村村民委员会和惠水县消防等机构,在涟江河畔开展巡河治理活动和防溺水知识宣讲。团队成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的孩子们筑起了一道防溺水的安全屏障。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柠计划宣讲团”用汗水浇灌梦想,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不仅为山后村带来了知识的光芒和温暖的力量,更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了青春的一笔。青春黔行,筑梦远航,这群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字:王学华
一审:黄俊杰
二审:易丽萍
三审:李春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学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