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古蜀文化剪纸非遗课程推普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8-26 21: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维浩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23日至30日,阿坝师范学院“铜载古今,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服务队携手温州理工学院学子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古蜀文化剪纸非遗课程推普活动。本次活动以“非遗+推普”为主线,以“智慧课堂”“非遗文化”为载体,通过“社区授课—文化研学—问卷调研”三位一体的工作矩阵,面向社区儿童及常住居民实施精准传播,累计服务儿童28人次、回收社区居民有效问卷83份,为地方非遗课程化及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提供了实证样本。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社区授课:古蜀文化剪纸课程落地双街道

服务队以三星堆青铜面具、太阳轮为核心意象,结合儿童特点,设计“面具变装”“图腾拼贴”“纹样密码”三项任务单为主要教学内容。成员分赴凯立现代城、水浒宫社区2个教学点,将古蜀历史知识点分解为“时间—空间—用途”三维 坐标,辅以普通话正音练习,实施“古蜀文化剪纸”标准化课程。本次古蜀文化剪纸课程由蔡志波同学任主讲人进行执教。本次课堂现场展出的30幅儿童剪纸作品,在题材方面体现了“微创新”。剪纸题材跨界,把三星堆“青铜面具”与“太阳轮”简化为几何套娃式图形,孩子可自由拼叠,加深了孩子们对古蜀文化的理解与学习。

▲图为服务队成员进行社区授课

文化研学:花果山—金华山线路田野调查

本次实践活动实施“一日双点”的文化研学路线,前往陈子昂故居、金华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进行观察记录工作,将自然石阶纹样与古蜀文化图腾作比较,围绕“诗骨与纸艺”为主题进行现场探讨。通过诗歌意象的多样化表达为古蜀文化剪纸课程设计提供创作媒材。本次花果山—金华山线路田野调查将自然纹样、文化风骨与古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为课程的二次开发提供一手资源。

▲图为服务队成员研学过程

问卷调研:非遗认知与普通话使用现状

服务队分三批次进入社区,面向18—65岁的常住居民开展了问卷调研。问卷共设36项指标,涵盖“古蜀文化知晓度”“剪纸技艺兴趣度”“普通话使用场景”“推普需求”四大维度。调研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服务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发现“文化认知度”与“推普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团队据此提出“非遗课程前置普通话正音模块”的具体化建议,为后续的课程提供了新型创作思路。

▲图为服务队成员进行社区调研

本次实践活动中,服务队成员进一步学习了古蜀文化知识,创新设计了古蜀文化剪纸课程。与社区儿童共同探究古蜀文化与剪纸技艺的巧妙融合,有效拓展了授课内容,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据服务队负责人唐雪雯介绍,下一阶段将依据调研数据优化课程包,重点增加“普通话正音儿歌”与“射洪方言对比”两个微单元,并为古蜀文化剪纸课程进行正确赋能,重点突破“题材创新”、“构图创新”、“互动创新”三个创新点,力图在剪纸课程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为儿童带来语言使用习惯的矫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维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