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赴河北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19: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玉江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丁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5725日至73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精苗培训机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主题为"石榴同心,民族同行"的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系统化的壮族语言启蒙教育、多元文化宣讲及深度社会调研等形式,切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图为志愿者正在授课 刘恬宇 供图

本次活动面向培训机构的学生、教师及家长展开。志愿队成员以壮族语言基础教学为核心,设计涵盖日常问候语、家庭成员称谓、常见动植物名称及壮族童谣的课程内容,并辅以图片展示、互动游戏、歌曲教学等多样化形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壮族语言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发音模仿与课堂互动。

▲图为志愿者正在与学生们进行双语教学 刘恬宇 供

在文化宣讲环节,志愿队通过双语教学、民族知识讲解及学生讨论,增进参与者对壮族文化的认知。活动还设置了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环节,内容涉及家长与教师对民族语言传承的态度、现有教育资源的不足及改进建议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受限于家庭语言环境与学习途径的缺乏;教师则呼吁加强系统性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支持。

实践过程中,志愿队成员发现当地存在民族教育意识薄弱、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在课程初始阶段,多数学生仅能列举少量常见少数民族名称;部分家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认知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志愿队与机构负责人及家长展开座谈,探讨通过学校课程优化、社会活动推广及家庭协同教育等途径,提升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实效性。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们准备合影时 刘恬宇 供图

访谈中,学生反馈民族小课堂形式新颖;家长则认为普通话与民族语言学习同等重要,既能满足日常交流需求,也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教师指出,短期志愿活动虽具启发性,但长期解决师资问题仍需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们合影 刘恬宇 供图

此次活动通过教学实践与调研,为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提供了基层样本。志愿队与参与者合影留念,记录活动全程,并形成初步调研报告。机构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有助于弥补民族教育缺口,增强多元文化理解。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发展,通过志愿服务、课程开发及社会倡导,推动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次实践不仅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了经验,也为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会文化生态贡献了高校力量。(撰稿:丁力 葛雅妮 供图:刘恬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玉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