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工坊的推普创意课:剧本演绎垦荒史 语言之美润童心——九江职业大学萌咔红色美育帮扶实践团在富华山小丫工坊开展暑期推普活动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徐暻怡 曾苏艳)暑假伊始的富华山,蝉鸣与童声交织成夏日的序曲;小丫工坊里,青春与童心碰撞出语言之美与文化传承火花。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萌咔红色美育帮扶实践团在汪超、周昕佚两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怀揣教育热忱走进共青城市富华山小丫工坊,以"垦荒故事+垦荒剧场"的创新形式开展推普创意课程,为当地儿童讲述垦荒故事。
绘本启蒙:垦荒故事入童心
活动以原创绘本《共青垦荒队》拉开序幕。志愿者化身"故事讲述者",以时代背景为经、青年初心为纬,快速勾勒出青年垦荒者在荒野中怀揣理想、直面挑战的群像轮廓。"看这张图,当年垦荒队员们住在简陋的草棚里,却依然搭起书桌讨论如何改良农具、规划垦荒区域。"志愿者指着绘本中泛黄的插图,用标准普通话逐字逐句讲解,孩子们睁大眼睛跟读:"'垦荒'就是用双手把荒地变成良田!"当听到垦荒队员用方言交流导致工具调配失误的故事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说好普通话这么重要!"——原来,垦荒故事可以这样"读"出来。
图为志愿者们给孩子们讲述《共青垦荒故事》 叶思语 供图
剧场创新:剧本演绎学推普
在"语言传承"主题课堂,志愿者打破传统讲授模式,以垦荒剧场为"语言实验室"活化推普教学。依据博物馆老照片复原的垦殖场场景“共青社”中,志愿者手持自制故事纸偶,用普通话演绎《共青垦荒记》经典片段:"'同志们,加把劲!'这句口号要读得铿锵有力,才能体现垦荒精神。"孩子们分组扮演垦荒队员、当地村民等角色,在"农具名称猜猜看""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等互动中练习发音。当童声版的说出台词在工坊里响起,生硬拼音字母变成了鲜活剧情对话。
图为志愿者们给孩子们演绎《共青垦荒剧场》 杨佳欣 供图
纸偶互动:巧手演绎传精神
剧本表演的余温未散,纸偶制作与互动环节将推普氛围推向高潮。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卡纸、木棍、彩笔等材料制作"垦荒人物纸偶",并在纸偶服饰上标注普通话拼音名称。"我的纸偶叫'铁牛',他最爱说'艰苦奋斗'!"一个男孩举着写有拼音的纸偶自豪地说。随后的"纸偶剧场"中,孩子们操作纸偶用普通话演绎自己改编的垦荒小故事,有的模仿队员开荒的劳动号子,有的再现村民与队员的方言误会场景。当标准的普通话与生动的纸偶动作交织,语言学习变成了沉浸式的戏剧体验。
图为孩子们体验戏剧表演《共青垦荒队》 叶思语 供图
小丫工坊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自制的纸偶上,也照亮了推普教育与红色传承的新路径。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垦荒故事+垦荒剧场"的创新形式,让垦荒故事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历史走进童心,不仅让普通话成为连接文化与成长的"有声桥梁",更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的文化动能。当标准语的种子在童心扎根,当垦荒精神的火种通过语言传递,这个夏天的富华山,正奏响"语同音、心相通、文化兴"的三重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