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江羽凡)为深化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探索非遗女书的“活态传承”路径,2025年7月26日,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探湘南女书古韵,续永郡非遗新章”实践团队奔赴桃川民俗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活动。该馆由民间文化爱好者倾力打造,以“守护民俗根脉、传播女书文化”为使命,成为当地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
图为桃川民俗博物馆门口的牌匾
一、筹备先行:搭建文化沟通桥梁
活动前,实践队员通过线上渠道与馆主深度对接,系统梳理女书历史、桃川民俗脉络,为实地调研筑牢基础。馆主深耕民俗文物收藏与女书抢救性保护多年,对青年参与文化传承充满期待,主动为团队规划参观路线、筹备交流环节,搭建起“青春力量与文化传承”的对话平台。
二、沉浸式参观:触摸民俗温度与女书密码
当日,馆主带领实践队员们解码馆藏“文化基因”:从镌刻岁月痕迹的民俗器物,到记录女性情感的女书文献,每件藏品串联起当地历史记忆。其中,女书展区尤为醒目——汉字与女书对照的书法作品(如“善慈贤德”“金玉满堂”),以独特艺术形态展现女书“纤细传情”的魅力,还原江永女性“以字寄情、以书会友”的生活场景。馆主强调:“女书是世界唯一女性专用文字,承载传统女性精神世界,博物馆致力于成为其‘活态传承’窗口。”
图为女书作品“金玉满堂”
图为女书作品“善慈贤德”
三、对话馆主:共探传承新路径
参观后,团队围绕“文化传承与青年使命”与馆主深入交流,挖掘女书保护背后的深层逻辑:创建初心:馆主坦言,“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基因库’,创建博物馆旨在让老物件‘开口说话’,留住濒危文化记忆”;女书坚守:谈及女书收集,他指出“女书独特且脆弱,若不及时保护,珍贵女性文化将彻底失传”;青年担当:对大学生传播女书,馆主寄语“善用新媒体、新创意让非遗‘潮’起来,更要讲透文化内涵,引发年轻人共情”;未来期望:他期待青年“不止做传播者,更要成为创新传承的‘思考者’,让民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图为馆长与实践队员们交流谈话
图为桃川民俗博物馆馆长三宝先生
四、以青春之力,续文化根脉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民俗文化传承的迫切性。女书的神秘、馆主的坚守,让队员们明白非遗传承不是‘考古’,而是‘活化’。未来将以创意传播为翼,让女书等民俗文化‘飞’入更多人视野。桃川民俗博物馆之行,是一次“青春与传承”的双向奔赴。期待更多青年接过“文化接力棒”,让民俗之美、女书之韵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文化根脉在传承中永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羽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