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孜墩山区开展泥石流防范专项调研 摸清隐患底数筑牢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5-08-26 13: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佳丽   阅读 93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8日至24日,由张占武老师、王钢城教授与程大伟副教授带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研团队,深入博孜墩山区开展泥石流防范专题调研。团队通过实地勘察、数据采集、群众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清山区泥石流隐患分布及现有防范措施短板,为制定精准防治方案、提升汛期防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博孜墩山区属典型的山区峡谷地貌,夏季强降雨集中,沟谷密集且松散堆积物丰富,是泥石流高发区域。随着汛期临近,降雨频次增多,防灾压力持续加大。”王钢城教授表示,“必须先把‘家底’摸清,才能明确防线该往哪筑、力量该往哪投。”此次调研重点聚焦“隐患在哪里、风险有多大、群众懂不懂、措施实不实”四大核心问题。

  在雪原村后沟,调研人员标记泥石流坐标与范围;在雪原村隐患点,团队成员踩着碎石坡记录坡体裂缝变化,测量沟谷纵坡比,详细标注易发生滑坡的区域。“这里的松散堆积物厚度超过5米,一旦小时降雨量达40毫米,很可能在1小时内形成泥石流。”张占武老师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在地形图上圈出高风险区,“我们要通过这些数据,精准划分风险等级,为后续监测设备布设提供坐标依据。”

除实地勘察外,调研团队还走进村民家中、村部广场,与村干部、老党员、避险负责人座谈交流。“村里的大喇叭预警挺及时,但暴雨天有时信号不好,声音传不远”“后山那条撤离路,去年冲毁了一段,现在走起来还费劲”“年轻人大多外出,老人对智能手机预警APP不太会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实际防范中的难题。团队一一详细记录。程大伟副教授说:“调研不是终点,关键是要把成果转化为实效。”

 “以前总觉得防灾是跟着感觉走,现在专家们把风险点标得清清楚楚,该咋防、往哪躲都明明白白,心里更有底了。”雪原村村民托合提·尼亚孜看着墙上新贴的风险分布图,忍不住点赞。

此次专项调研,为博孜墩山区泥石流防范装上了“导航仪”。随着各项措施落地,团队将进一步与当地政府合作,织密“监测预警-隐患治理-群众避险”的全链条防线,为山区群众平安度汛筑牢坚实根基。

撰文 |陈旭 刘佳丽

图片 | 毛军鹏 刘仁堃 任翔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佳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