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会马营”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以“跟着总书记足迹,解码乡村巨变”为主题,奔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古生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讲、学、看、干”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模式,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成果,亲身感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循足迹:探访实践基地,感悟振兴脉络
实践团的首站抵达古生村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建基地。这里意义特殊,曾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与村民亲切交流之处,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关键平台。队员们在基地内,通过丰富详实的图文展陈,认真重温总书记关于“留住乡愁”的殷切嘱托。在观展过程中,队员们深入了解古生村依托深厚的文化传承与严格的生态保护,一步步实现美丽蝶变的发展历程,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的强大实践力量。
学科技:走进“数商兴农”小院,解码智慧农业
在古生村“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实践团成员见证了一场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变革。小院负责人详细介绍,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运用物联网监测精准把控农情、依靠区块链溯源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古生村的生态农产品成功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村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队员们热情高涨,现场积极操作各类智能设备,认真观看学习直播带货技巧,还围绕“数字经济与乡村财务治理”这一前沿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出谋划策。
育生态:支教课堂播撒绿色种子
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为古生村儿童精心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支教课。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通过“洱海保护”主题绘画,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生态环境的热爱;开展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掌握环保知识;设置“小小会计师”环保账本记录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责任意识。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的‘绿水青山’,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从共建基地的初心印记,到科技小院的创新动能,再到支教课堂的绿色希望,“会马营”实践团在古生村的每一处都留下了青春探索的足迹。在这里,实践团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强大实践伟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以青年的智慧与担当,持续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广袤乡野大地绽放出耀眼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申紫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