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管学子青春力量赋能崂山茶乡振兴记——山东管理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暑假“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5 20: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晓雨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刘晓雨)为引领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基层,践行“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的实践育人理念,推动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实践。8月7日,山东管理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走进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江家土寨村及当地知名茶企福满溢茶厂,展开了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扎根田间摸实情,立足一线寻良策,运用专业知识为茶农纾困解难,以青春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山管学子的时代担当。这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充分发挥跨学科以及专业复合优势,采用“先学后做、学用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了崂山茶从采摘到加工再到包装的全产业链流程,精准识别茶农在标准化、品牌化方面的痛点;学以致用:结合自身专长,切实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产业瓶颈,锚定青春破局点

通过走访多家茶农、茶企负责人和行业相关人士,实践队清晰梳理出崂山茶产业面临的突出困境:品牌易遭仿冒、包装设计不足、电商渠道相对薄弱且与市场脱节、深加工与创新滞后。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精准聚焦这些发展瓶颈,确立双重目标:一是借力社交电商新模式,打通“传播——销售”链路,破解品牌影响力弱、销路窄难题;二是搭建青年实践平台,让队员在服务乡村中锤炼本领,实现“青春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图为茶园内种植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述本土茶叶

躬身茶园一线,实干探索新路径

为实现目标,团队在王哥庄街道江家土寨农业园及崂山茶生产车间深度实践:从采摘“一芽一叶”的标准学起,到理解“二次杀青、低温三次烘干”的传统工艺,他们一步步熟悉制茶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种植加工全流程。手工炒茶区,队员们跟随炒茶师傅学习控温、揉捻、做形等技艺,体悟崂山茶背后的文化底蕴,寻找现代创新的可能性。在与此同时,队员们发挥优势,开展新媒体助农行动。他们拍摄短视频记录崂山茶从采摘到炒制的全过程,通过直播讲解崂山茶文化、茶叶品质特点和冲泡方式,用更贴近年轻人的语言和形式传播地方茶品牌,拉近茶园与消费者的距离。

图为茶厂人员向团队成员展示茶叶工艺

云端赋能见效,青春助农结硕果

实践成果显著:短视频与直播累计吸引超1万人次观看,引入价值客户37人,拓宽茶农销路,助力崂山茶从“田间”走向“云端”。队员们在实战中大幅提升了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线下推广等能力,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助农实效,深刻体悟“乡村振兴,青年有为”的真谛。此次实践不仅为崂山茶产业注入青春动能,更探索出“高校——乡村”联动模式,为持续赋能乡村产业升级积累了可推广经验。

图为实践团队在茶园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三下乡”活动,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架起了青年与乡村的坚实桥梁。从俯身茶园深调研,到云端创新巧推广;从书本理论勤汲取,到田间地头实落地,队员们以青春智慧破题产业瓶颈,用实干成果彰显青年担当。而今,缕缕茶香中,升腾的不只是乡村振兴的希冀,更铺展出一条越走越宽的共富之路——这既是团队“三下乡”的鲜活注脚,更是山管青年厚植沃土、情系三农的铿锵誓言。实践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运用数字技能为茶产业赋能,并通过持续对接解决新难点,助力乡村发展新方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晓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