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3日,华南师范大学岭南青年之家实践队奔赴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开展为期四天的“绘文化·助振兴”主题墙绘实践活动。在蔡灿新与李雪梅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以画笔为媒、以墙面为卷,在高2.5米、总长90米的墙面上完成一幅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型墙绘,将高校美育实践深深融入乡村振兴的脉络之中。
▲图为200平方米墙绘完成图
▲图为镇隆非遗飘色墙绘
▲图为非遗六双花灯墙绘
深入调研,凝练文化:一幅墙背后的地方记忆
实践并非简单的绘画输出。活动前期,队员们走访镇隆镇文化地标与非遗传习场所,查阅地方文献,耗时两日完成设计构思。最终画面融合了简斋书院、岳耀宗祠、学宫等历史建筑,以及飘色、六双花灯等非遗元素,实现对镇隆文化风貌的系统提炼与视觉呈现。
▲图为钟伯龙书记带领老师队员走访窦州古城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与当地举非遗花灯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问”六双花灯“传承人
镇府支持、多方协力:基层力量托起青春实践
镇隆镇政府为本次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开工前,政府协调专业队伍完成墙面处理与底色喷涂;实践期间,不仅提供帐篷、梯具、照明等物资,更派员协助运输及后勤工作。镇隆镇政府李家为主任多次到场支持,甚至深夜陪同作业、亲自执笔参与绘制;镇人大主席李艳也专程慰问团队,体现基层政府对青年实践的高度重视。
▲图为镇隆镇李家为主任参与墙绘活动
战高温、冒暴雨:星光下的青春坚守
实践期间,队员们面临高温、暴雨和连续熬夜的多重挑战。他们不断优化协作流程,雨前抢工、夜间借光描线,在恶劣条件下坚持作业,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意志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凌晨用手电打光进行墙绘
墙绘成为情感纽带:村民点赞、孩童参与
创作过程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关注。不少群众主动拍照、发声赞赏,甚至有孩子在队员指导下拿起画笔参与填色。墙绘不再只是景观,更成为连接高校与乡村的情感媒介。“以前这面墙旧旧的,现在变得好漂亮!”一位当地阿姨欣喜地说。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小朋友共同进行墙绘
▲图为当地村名驻足观看墙绘
▲图为当地村名打卡墙绘
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一场扎根大地的实践课
当最后一笔颜料干透,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乡土的视觉长廊正式亮相。它不仅记录了镇隆的文化记忆,也镌刻了华南师大学子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的初心。
▲图为墙绘结束后合影
岭南青年之家实践队用四天时间诠释了“三下乡”的真正内涵——这不是形式主义的过场,而是青年深入乡土、贡献专业、与乡村共成长的真实历程。
撰稿|王洁彤 邹怡婷
图片|王洁彤 邹怡婷 钟宜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怡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