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化学魔法进社区 科普惠民筑安全
烧杯中的色彩翩跹起舞,元素碰撞奏响无声乐章,基于方寸之间,得以窥见造物的元素密码。每一次反应,都是与物质的一场深度对话,一次元素与物质的邂逅……
7月上旬,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化身“科学魔法师”,走进滁州市凤阳路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集趣味、科学与安全于一体的“化学惠民·科技护安”主题科普活动。大学生们将实验室“搬”进社区,借助一系列神奇而安全的趣味实验,点燃了小观众们的科学热情,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的国家战略,筑牢社区安全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防线。
“魔法实验室”:生活化学,妙趣横生
本次活动主打“沉浸式”体验,打造“家门口的实验室”。大学生们带领孩子亲手操作、亲眼见证化学改变生活的力量,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强音。
- “我是泡泡工程师”:孩子们利用食品级柠檬酸与小苏打,亲手配制出环保实用的泡泡洗手液。欢笑之间,酸碱中和反应不再抽象,成为可触摸、可使用的科学礼物。
- “污渍克星”显身手:面对水壶中顽固的水垢,大学生引导孩子们巧妙使用白醋(弱酸)进行溶解去除。直观的“去垢”实验,既传授了硬水软化的小技巧,传递了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学理念,也让孩子体会到化学破解生活难题的实际价值。
“安全小课堂”:科技守护平安,练就火眼金睛
提升儿童安全意识是本次活动另一重头戏。大学生设计多个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争做“安全小达人”。
- “标识解码员”:通过动画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轻松学会辨认洗洁精、消毒液等日化用品上的危险标识(如腐蚀性、易燃性),危险化学品辨别能力显著提升。
- “防火小英雄”:“防火披风”实验令人惊叹——经过硼酸溶液处理的布料展现出极强的阻燃性能。火焰触之即熄,神奇现象背后是清晰的阻燃原理,防火安全的种子悄然种进孩子们心中。这种直观震撼的方式,普及了防火科技知识,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童心,呼应国家关于筑牢社会安全屏障的总体部署。
“盆栽小医生”:土壤检测初体验,生态理念种心田
活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保教育与化学知识相融合,引导孩子们关注环境、关爱自然,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行动。小朋友化身“盆栽小医生”,亲手为社区盆栽做“健康体检”。
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使用pH试纸检测土壤酸碱度,依据颜色变化判断土壤“健康状况”。找出“病因”后,他们进一步学习用草木灰(碱性)或有机肥等环保材料调节土壤酸碱,在寓教于乐中实践绿色守护。
“化学不再是难懂的符号,它能做洗手液、能去水垢,还能防火、照顾小花!”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分享道。不少家长也感慨,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实用,孩子们在快乐体验中掌握了生活技能与安全知识,意义远超普通暑期娱乐。
滁州学院化工学院本次“三下乡”科普活动,是高校教育资源下沉社区、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深奥化学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玩、可操作的趣味实验与互动游戏,有效激发了社区儿童的科学兴趣,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意识与环保能力。活动不仅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更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诠释“科技为民”的初心,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以专业服务社会、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担当,也为基层科普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