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强基层群众防诈意识,7月8日至7月20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胡杨精神下乡路,反诈共筑民族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先后走进阿拉尔市团场与喀什市多个社区与公共场所,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宣讲活动。通过面对面讲解、真实案例剖析、宣传资料发放、海报张贴等多种形式,实践团为当地居民送上实用的“反诈盾牌”,助力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防诈的良好氛围。
社区反诈:邻里共筑防骗墙
社区是反诈宣传的前沿阵地,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因信息接收渠道有限、防范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社区公园、沿街商铺,与老人们促膝长谈,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生动的图画,讲解“养老理财”“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友求助”等常见骗局。
在公园内,团队成员们一边发放宣传册,一边结合真实案例,手把手教老人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提醒大家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活动现场,许多老人驻足聆听,不时提出疑问,志愿者们都一一耐心解答。
图为团队成员在公园与老人讲解诈骗相关知识。谢凯博 供图
宣讲途中,一段温暖插曲不期而遇。志愿者在公园宣讲时,与一位驻足聆听的购物老人交流,惊喜发现是学校老校友。见到母校的学子们利用暑假走进社区开展反诈宣传,老人倍感欣慰,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并寄语同学们要传承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成长成才。这场跨越时代的相遇,不仅为反诈宣讲注入了深厚的情感温度,也更坚定了志愿者们服务基层、回报社会的决心。
车站反诈:流动中拧紧安全阀
火车站作为人员流动密集的场所,是反诈宣传的重要节点。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红色马甲,在火车站候车大厅、进出站口等区域设立宣传点,主动向旅客发放反诈宣传册,并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讲解。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志愿者重点剖析“虚假招工”“先收费后入职”等诈骗套路;针对游客群体,则提醒大家警惕“低价旅游团”“扫码送礼品”等骗局。志愿者们用亲切的方言、真实的案例,将防骗知识娓娓道来,吸引不少旅客驻足聆听,甚至有人主动上前咨询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疑似诈骗情况。一时间,火车站内不仅人来人往,更形成了“反诈同行”的暖心氛围。
图为团队成员在火车站宣讲反诈知识。谢凯博 供图
海报反诈:图文联动记心间
除了动态宣讲,实践团还注重静态宣传的覆盖效果。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公交站台、社区宣传栏、公共广场等地,张贴一系列设计醒目、内容通俗的反诈主题海报。“反诈同心,防诈同行”“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地下有陷阱”“汇款之前问一问,亲人警察帮你认”……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标语,配以简洁明了的防骗要点,构成了一道道无声却有力的反诈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处张贴海报。谢凯博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擦拭反诈宣传栏。马云龙 供图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通过“社区+车站+海报”三维联动,实现了从定点宣传到流动普及、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有效拓展了反诈知识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增强了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能力。反诈宣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宣传策略,丰富内容形式,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开展双语甚至多语反诈服务,进一步依托胡杨精神,扎根边疆、服务群众,为构建平安社区、和谐社会的目标持续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谢凯博 葛芯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欣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