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扎根乡土,分类净村多样荣

发布时间:2025-08-24 14: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冉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乡村振兴浪潮翻涌,产业、生态、生活协同共进是题中之义。能源转型赋能产业、垃圾分类守护生态、多元种植厚植根基,三者关乎乡村发展成色与村民幸福质感。为解码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密码,2025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追根溯源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韩栾村,聚焦能源多元利用、垃圾分类实践、特色种植模式,探寻三者互促共荣的乡村振兴路径。

光伏发电:从“燃煤冒烟”到“阳光发电”,绿色能源点亮振兴路

曾经的韩栾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煤炭。一到冬天,要靠煤炉取暖,燃烧产生的黑烟会把院墙熏得黑乎乎的;春耕抽水时,用燃煤发电机或用高价电,赶上阴雨天,电网还容易断电,抽水就成了难题。“烧煤”是村民大难题——雇车拉煤、卸煤脏累,夜里还得添煤,一户年均燃煤开支超3000元,集体燃煤费占村财政近四分之一。

2020年,龙口市“光伏进农家”政策落地,韩栾村成为试点乡村。村委会先在仓库、活动室屋顶安装光伏板,试运行即见效。原每月烧2吨煤的磨坊,改用电动机后,光伏电完全覆盖需求,月省近500元煤钱,余电还能卖电网,首季度为村集体赚回8000元。

见实效后,村民纷纷跟进。两年间,全村屋顶普及光伏板,满足家庭用电全需求。光伏重塑了乡村面貌,原堆煤空地变广场,煤烟味消散,村内的老年人咳嗽减少;村集体也因光伏收益,得以推进基建、民生项目。从烟囱冒烟到光伏映日,韩栾村能源变革,既换来生态改善,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图为当地农村光伏发电板

垃圾分类:从“随手乱扔”到“精准分类”,洁净村容焕新颜

曾经的韩栾村,垃圾分类是“老大难”。村民家门口的柴火堆旁总混着塑料袋、废电池,巷尾的空地上堆着食物残渣和破旧家具,导致大量蚊虫集聚。“以前烂菜叶、废纸箱随手往门口一扔,刮风天塑料袋满天飞,现在分好类扔进桶里,村里天天来收,家门口干净得能坐人!”在韩栾村的分类垃圾桶旁,村民栾桂英正将空酒瓶投进“可回收物”桶,语气里满是对环境变化的满意。

转机始于2021年,村里借着龙口市农村环境整治的东风,把垃圾分类作为“破局点”。第一步是“立规矩”:村委会给每条街巷都摆上了三色垃圾桶——绿色“厨余垃圾”、蓝色“可回收物”、红色“有害垃圾”,还印发《垃圾分类明白纸》,上面画着“剩菜剩饭往绿桶放、旧报纸往蓝桶扔”的漫画,即便不识字的老人也能看懂。

垃圾分类看着是小事,其实是乡村振兴的“敲门砖”。环境好了,村民心情舒畅,邻里矛盾都少了。从“垃圾围村”到“洁净宜居”,韩栾村用小小的垃圾桶,装出了乡村文明的大进步,也铺就了一条生态宜居的振兴路。

▲图为当地垃圾分类场所

多样农业: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拓宽路径促增收

过去,韩栾村农户大多单一种植玉米、小麦,靠经验种地,可市场价格波动大,遇上收成差或行情不好,一年辛苦全白费。不少村民种了一辈子地,只会种植玉米、小麦,想换花样,没技术、没渠道,不敢折腾,守着单一作物,抗风险能力弱。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进农田果园,韩栾村迎来了新的转机。村里请来农业专家,既教小麦玉米的提质增产技术,又授葡萄石榴的科学种植课。“咱这土地,小麦玉米可以优化品种、轮作养地;种葡萄选‘阳光玫瑰’,种石榴挑‘突尼斯软籽’,市场受欢迎!”专家说道。韩栾村先给小麦玉米田换了高产抗病品种,又给果园改良土壤、更新品种、施有机肥,庄稼果树长势越来越好。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交谈多样农业的推广情况

如今的田地里、果园中,小麦玉米筑牢了丰收根基,葡萄石榴成了富民金果,更衍生出不少新门路、新景致!漫步在田埂与果园间,望着眼前金黄的麦浪与枝头沉甸甸的硕果,满是欣慰。从守着传统作物的老路子,到多元种植、全链条增收,大伙儿敢闯敢试的劲头,正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气,藏在这一季又一季的丰收里。

如今的韩栾村,光伏板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街巷因垃圾分类而洁净如新,农田里小麦玉米与葡萄石榴相映成趣、生机盎然。光伏发电为发展注入绿色活力,垃圾分类让乡村焕发宜居新颜,多元种植为增收拓宽多元路径。这三者环环相扣、协同发力,推着韩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在这片土地上铺展,结出丰硕的果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