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脉铸魂·步履新章”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平江县大江洞水电站,深入基层工作一线,感悟国企责任担当。实践团通过参观走访、交流采访、实地调研等形式,以“探寻奋斗历程,感悟初心使命”为主题,讲好国企故事,传播国企声音,寻找水电站精神动力之源。
“这座电站的诞生,藏着一段特殊的红色记忆。”实践团首站与党支部副书记兼经理刘亮同志展开深度访谈,揭开了电站的渊源——其修建源于华国锋同志的提议,从规划之初便锚定“为民发电、服务社会”的初心。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到,水电站数十年持续稳定的运行,不仅点亮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灯火,为5万多人提供饮用水,更支撑起当地1.2万亩农田灌溉、小型加工厂运转,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电力引擎”。实践团成员们从党员职工们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国有企业“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责任担当,更感动于电站党员职工“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的坚定立场。
▲图为与刘亮同志进行访谈
党员职工们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引发了实践团队员们的思考: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持至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电站的党员活动室。墙上公示栏中整齐贴着党员职工们手写的有关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记录,详实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的义务等介绍,以及并不丰厚的薪资表。“我们就是为人民、为社会工作的,”党支部书记李冬青的话语朴实而坚定。队员们不仅记录下国企奋斗的历程,更感受到在党建引领下,全体职工坚守国有企业底线,将红色信仰转变为保障电站运行的实际行动。这种信仰的力量,让我们肃然起敬。
▲图为电站公示栏
据支委黎参军介绍,电站现有的30多位职工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退伍军人,走访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职工们严谨负责、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也愈发明白精神动力的强大支撑作用。
▲图为走访电站
“走过机房、听过故事,才懂这座老电站不只是发电站,更是一部鲜活的精神教材。”实践团成员谢敏说。大江洞水电站蕴含的“坚守、奉献、担当”精神,是青年成长的宝贵养分;而老电站的创新发展,更需要年轻一代的加入,以新思维、新活力注入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把此次实践收获转化为行动力量,既要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更要做基层发展的参与者,用青春力量为老电站焕新、为乡村振兴添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颖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