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至8月14日,长安大学赴内蒙古鄂尔多斯“源启新程·业兴万象”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等领域展开调研,深入企业、园区、乡村及文化场馆,实地考察鄂尔多斯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实践队出发合影
科创驱动·向“新”而行
为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实践队先后走访了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鄂尔多斯数字经济孵化中心和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能源流向绿色、智慧方向转型升级,队员们通过沙盘模型和实物演示,了解了智能化物流枢纽的运作模式及煤炭清洁运输的创新技术。在数字经济孵化中心和人才科创中心,实践队通过实地体验3D智能体测镜、双机械臂咖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无人机应用等前沿科技展示,深刻感受到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人工智能对弈、智慧办公等创新应用场景的打造,更是生动展现了鄂尔多斯在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构建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显著成效。三个调研点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共同构建起鄂尔多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座昔日的"煤都"正在华丽转身为创新高地,其转型经验值得全国资源型城市借鉴。
▲实践队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
▲实践队在鄂尔多斯数字经济孵化中心
▲实践队在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
生态优先·向“绿”而兴
为加强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意识 ,实践队前往铜川镇光伏基地。实践队实地考察了由煤矿沉陷区改造而成的“药光互补”项目,于光伏电板下投养家禽,同时板下种植沙棘、苜蓿等作物的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使居民生活水平得以稳步提高。此外,实践队还赴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参观了“农光互补”产业园区,学习光伏发电与家禽养殖相结合的绿色发展经验,感受到柴登村推动农业设施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实践队在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农光互补”产业园区
▲实践队在铜川镇光伏基地
产业聚势·向“强”而立
为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升其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解与洞察能力,实践队深入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伊泰集团和鄂尔多斯集团现代羊绒产业园,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在鄂尔多斯酒业集团,队员们参观了酿酒车间和储酒基地,系统学习了酿酒工艺流程及企业文化。伊泰集团的煤炭深加工模拟系统展示了煤炭从开采到化工原料的转化过程,体现了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羊绒产业园的多媒体互动和生产线参观,则让队员们对羊绒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个调研点共同展示了鄂尔多斯市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实践队在鄂尔多斯酒业集团
▲实践队在伊泰集团
城市形象·向“暖”而合
为加强对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的学习意识,实践队深入鄂尔多斯博物馆、荣朝集团进行调研。实践队走进鄂尔多斯博物馆,通过《农耕、畜牧·碰撞、交融——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展览,了解了当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的历史文化,实践队在荣朝集团调研了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市场推广,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发展模式。此外,队员们还参与了“青才聚东胜”青年人才趣味运动会,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学生共同体验草原特色活动,促进了校际交流与民族团结。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形象和品质品位,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奋力描绘了一幅"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图景,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了鄂尔多斯"暖人""暖心""暖业"之城。
▲实践队在鄂尔多斯博物馆
▲实践队在荣朝集团
▲实践队参与“青才聚东胜”青年人才趣味运动会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互动体验,全面了解了鄂尔多斯市在科技创新、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队员们不仅实地感受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积淀,全面认识了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发展需求,还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和实际行动,积极为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感悟
张梦茹
这次鄂尔多斯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正在如何重塑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轨迹。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当我亲手操作气悬浮运输槽模型时,那些在密闭管道中安静运行的"黑色能源"彻底颠覆了我对煤炭运输的认知——原来传统产业与绿色转型可以如此完美融合。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创新思维。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转型实践,生动诠释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深刻内涵,也为我们指明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次实践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拓展,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积蓄力量。
潘春霞
十二天,鄂尔多斯把“煤都”的旧标签轻轻撕掉,递给我一张写着“绿电、羊绒、星光”的新名片。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煤炭清洁运输与数字调度平台同步运行,展示了传统能源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鄂尔多斯集团现代羊绒产业园,智能化生产线与文化品牌塑造并举,彰显了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有效机制;在鄂尔多斯博物馆与荣朝集团,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创产业交汇,进一步凸显了城市软实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所见所闻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绿色理念与文化底蕴的协同发力,是破解资源依赖、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未来,我将以此次调研收获为指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馨露
生于斯长于斯,十二天实践里,我以“新视角”重探家乡。在蒙艮仓银匠世家,看錾锤起落间非遗传承的温度;于人才科创中心,触前沿科技迸发的发展活力;驻足鄂尔多斯博物院,从展品中读懂农耕与游牧交融的历史脉络 。这些熟悉又崭新的地方,让我深知家乡既有文化根脉的厚重,又有拥抱未来的闯劲。身为本地人,愿做桥梁,让更多人看见鄂尔多斯的传承与创新,也以所学助力家乡,让这份珍贵的“双向奔赴”,催生根脉更盛、发展更劲的美好图景。
杨文康
从鄂尔多斯酒文化博物馆到鄂尔多斯博物馆,我感受到了内蒙古独特的风情和鄂尔多斯当地生动而别样的文化;走进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我清晰地听到了人才网络充满活力的脉搏声,也让我明白了“暖城做东,引才入胜”的真正含义;走进银匠世家,一件件经过千锤百炼的绝美银器承载着鄂尔多斯人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这些无不令我印象深刻,深有所得!我会将本次社会实践学习到的宝贵经验融入到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丰富自身阅历,继续提高综合素养,本次鄂尔多斯之旅,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文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