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学子用教育赋能,以多元课程点亮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1 22: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政府 周思伊 史科臣 高志远 王乐心 李晓泽 鞠文豪 邵润泽 李含韵 刘奕斐 韩沁馨 赵相宇 彭宇凡 张云凤 孙婉莹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赋能乡村教育,提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综合素养,近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力而行,智绘桑梓实践队走进临沂郯城大唐学府。实践队通过精准家访掌握留守儿童实际需求,按需开设生活自理、健康防护、环境保护等系列主题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知识和关爱,为他们的自立成长注入了温暖力量。

活动前期,实践队成员与大唐学府教师联合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队员们分头行动,走进多个留守儿童家庭,围绕学习规划、生活安全、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与受访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们进行家访。李晓泽 供图

通过家访,实践队发现了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一些共性挑战 。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时间管理方面也表现欠佳,生活技能更是较为薄弱。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基础家务安全知识,比如规范使用燃气灶具等,同时应急处理能力也有所欠缺。针对这些情况, 团队为每位孩子详细记录学习瓶颈与生活能力短板,建立成长档案。在家访现场,队员们还亲自示范生活技能、细致讲解安全知识,并提供了学习方法优化与情绪调节指导,全方位为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家访过程中,一位同学的情况格外令人揪心。该同学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日常生活全靠年迈的奶奶照料。队员们在家访时敏锐地察觉到,除了面临普遍存在的学业与生活技能问题外,这位同学还存在内向寡言、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发现,团队迅速采取行动。队员们耐心地与该同学沟通交流,鼓励他表达内心感受,向他传递“情绪需疏导、求助是勇敢”的理念。同时,队员们还为奶奶提供了日常观察孩子情绪、给予情感支持的具体建议。

同时,实践队精准聚焦留守儿童成长需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入生动课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课程,为孩子们点亮生活技能树,播撒健康与环保的种子。 

初次授课,队员们以“白色污染”为切入点,带来一堂发人深省的环保启蒙课。队员们结合生活实际,向孩子们介绍了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长期危害,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塑料回收的步骤,在孩子们心中敲响了环保警钟。在课堂互动环节,实践队员们积极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能做什么”,鼓励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布袋替代塑料袋、随身携带水杯减少一次性消耗等。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深刻领悟到“环保无小事,行动在点滴”的真谛,自觉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内化于心。 

实践队负责人则将“生命教育”搬进了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实用的急救知识普及课。他巧妙地运用卡通示意图和情景模拟视频,把专业复杂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要领。课堂上,他重点讲授了应对动物咬伤的 “冲-消-包-医”四步法、处理烧伤的“冲-脱-泡-盖-送”五步法则、溺水救援的“叫-抛-伸-拉”行动口诀,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剪刀-石头-布”定位技巧等。通过沉浸式的模拟演练,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让孩子们认识到“遇险保持冷静,科学求助施救”是守护生命的关键,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科学自救互救的意识。  

队员彭宇凡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们的日常口腔健康上,开设了一堂趣味盎然的“牙齿健康小课堂”。他借助形象的卡通图解和逼真的牙齿模型,清晰地呈现了牙齿的结构奥秘和龋齿的形成过程。在“细菌大作战”“刷牙小能手”等互动游戏中,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圆弧刷牙法以及坚持饭后漱口等科学护齿技巧。这堂生动实用的健康课反响强烈,许多孩子课后主动承诺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为培养受益终生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奠定了坚实的意识基础。  

此次实践活动中,曲阜师范大学“青”力而行,智绘桑梓实践队将互助精神融入教育实践,以切实行动回应留守儿童成长需求,诠释了“薪火相传”的深刻内涵。实践队负责人表示:“我们播下的不仅是技能的种子,更是让孩子们未来能够‘站得稳、走得远’的自立根基。”在沂蒙这片热土上,知识与爱心正交融生长,汇聚成照亮乡村儿童未来的希望之光。实践队将持续扎根乡村,助力自立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教育之光点亮更多乡村角落。

图为实践队合照。赵政府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政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