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井冈山“双脉”融合赋能文脉赓续的实践育人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21 22: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乔冠豪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充分发挥鲁东大学鲁利童辛、青衿薪传、语路同行三支“广秀”志愿服务支队在实践育人中的经验与优势,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聚焦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融合传承的社会实践。以井冈山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源头为切入点,以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核心平台,构建以“大思政课”为统领、“双脉”融合为主线、多维联动为支撑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系统整合思政教育、推普普法、红色调研与文化传播,形成“价值引领—实践淬炼—研究赋能—创新传播”育人闭环,引导青年在实学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赋能基层发展。

一、“大思政课”强化铸魂育人,深植“双脉”融合思想根基

团队依托井冈山丰富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12场专题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深刻学习体会井冈山斗争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的伟大实践,并深入挖掘其中“艰苦奋斗”、“依靠群众”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民惟邦本”等思想的渊源与融合。队员在实景实境中理解“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一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完成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从价值内化到行动实践的转化。

二、“大思政课”延伸服务场域,推动推普普法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

将“大思政课”课堂拓展至社区基层,延续“广秀”支队服务传统,联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开展“推普+普法+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法治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井冈山时期的法治实践与群众工作传统,使语言能力提升与法治意识培养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续写为民服务新篇的有效载体。活动累计服务500余人次,显著增强群众对红色精神与法治文明的认同,彰显“大思政课”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功能价值。

三、“大思政课”赋能调查研究,激活红色血脉当代传承路径

团队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实效,深入开展问卷调查与结构化访谈,系统收集革命后代、老党员、基层群众的一手资料。一是对回收1000余份问卷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精准研判红色教育现状与创新路径,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优化“大思政课”内容供给与实践模式提供实证依据。二是构建“三阶三链·双向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推动红色血脉赓续从传统弘扬向现代建构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感知、精神内化、价值传承”的有机统一。

四、“大思政课”创新数字传播,提升红色文化辐射力影响力

积极利用柏露村VR体验馆感受革命历史场景,创作《井冈星火:“双脉”启示录》等微党课,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通过多平台推送实践纪实Vlog、红色访谈纪录片,并组织线上线下宣讲会,构建“实践-创作-传播-反馈”一体化思政育人生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文化作品,有效扩大“大思政课”覆盖面和影响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鲁东大学“广秀”志愿服务支队深刻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推动“双脉”融合育人的一次成功探索。成员们以井冈山精神涤荡初心,以实践行动担当使命,不仅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更构建起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基层服务协同推进的育人新范式。未来,支队将继续深化“广秀”精神与红色基因的双向赋能,引导更多青年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服务与奉献的青春答卷,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与中华文明的智慧之源在新时代交相辉映、永续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乔冠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