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周洁)8月21日下午,队员来到湖州市衣裳街,开展了对文物的深入调研。衣裳街作为湖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此次调研旨在全面梳理衣裳街的文物资源,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坚实依据。
▲图为衣裳街
据史料记载,衣裳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晋,今馆驿河头 22—32 号即为东晋谢安故居旧址。南梁时期,吴兴太守萧琛在此建白苹馆。历经岁月变迁,宋代时它被称为州治大街或州治前街和市街,明代称府前街和小市街,是湖州府治通向驿馆的必经之路。早在清代中叶,这里就已成为湖城的主要商业街坊,因众多估衣店汇聚而得名 “衣裳街”。从东晋的谢安故居,到南梁的白苹馆,再到唐大历九年颜真卿所建的霅溪馆(后杜牧改称碧澜堂),一段段名人轶事为衣裳街书写了传奇篇章,构筑起其浓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衣裳街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起红门馆前、乌盆巷,西至南街、衣裳街北 30 米,北至红旗路、妇保院南,南至金婆弄、甘棠桥,总面积达 10.14 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 5.57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 4.57 公顷。街区依水而建,沿人字形市河布局,“双溪夹流” 的独特风貌别具一格。其格局保存完整,街巷里弄肌理清晰,现有竹安巷、平安巷、包安弄、吉安巷、当弄、钦古巷、馆驿巷等十多条巷弄。
在这片街区中,分布着众多珍贵的文物遗迹。大摆渡口周宅、王安申旧宅、赵景贤旧宅、吴兴电话公司旧址等 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仁济善堂、承德里钮宅、昌大当铺旧址等 9 处文保点,以及福安里蛰庵等 15 处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衣裳街丰富的文物资源体系。
在馆驿河头的一处老宅,队员发现其木雕工艺精湛,虽历经岁月侵蚀,但部分雕花仍清晰可辨,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通过对老宅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分析,请教当地居民,初步判断该建筑为清代中晚期所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古建筑因年代久远,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木结构腐朽,墙体开裂;部分文保点周边环境杂乱,缺乏有效的保护标识和隔离设施,文物安全面临一定威胁。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队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要加强对文物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案,遵循 “最小干预” 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古建筑,应及时进行抢险加固,确保文物安全。其次,优化文物周边环境,清理杂物,拆除违规搭建,设置合理的保护标识和隔离设施,提升文物的观赏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衣裳街作为湖州的历史文化瑰宝,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灵魂。通过此次深入调研,队员对衣裳街的文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保护好这些文物,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衣裳街的文物将得到妥善保护与传承,继续绽放出迷人的历史光彩,为湖州的文化繁荣和城市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条千年古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生机与活力。
撰文 | 周洁
图片 | 周洁
审核 | 周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