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周洁)2025年8月21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子在湖州莲花庄公园顺利开展了一场旨在探寻湖州书法文化根脉的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队员系统挖掘了湖州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为推动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湖州莲花庄
清晨的莲花庄笼罩在薄雾之中,曲桥流水与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空气中仿佛还萦绕着墨香古韵。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园林,因赵孟頫在此植莲读书、挥毫泼墨而闻名,如今已成为湖州书法文化的标志性地标。调研的首站便从这里的碑刻群开始,一块块历经岁月洗礼的石碑上,苏轼、米芾、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笔法流转间尽显汉字艺术的精妙。
“你看这块《吴兴赋》碑刻,赵孟頫以行楷书写,字体圆润秀逸,兼具‘颜筋柳骨’的神韵,堪称元代书法的巅峰之作。” 湖州地方文化学者周明远指着园内核心展区的碑刻向调研队员介绍,“莲花庄现存历代书法碑刻 38 方,涵盖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完整呈现了从唐宋到明清的书法风格演变,是研究湖州书法史的第一手资料。”
图为赵孟頫大师的作品
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重点梳理了湖州书法的发展脉络。作为 “苏湖熟,天下足” 的鱼米之乡,湖州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之地,苏轼曾任湖州知州时留下的《墨妙亭记》,开启了当地书法艺术的兴盛篇章。元代赵孟頫更是将湖州书法推向巅峰,其创立的 “赵体” 楷书影响至今,形成了 “书画同源” 的独特艺术体系。
在莲花庄的史料陈列馆,队员发现了一组珍贵的清代书法教育档案。档案记载,当时湖州城乡设有 “书社” 30 余所,不仅教授科举应试的馆阁体,还鼓励学子临摹历代名家碑帖,这种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使得书法艺术在湖州从文人雅趣逐渐走向市井普及。“这解释了为何湖州民间至今保留着浓厚的书法氛围。”
调研活动在一场别开生面的 “莲池笔会” 中落下帷幕。月光下,书法爱好者们们在莲花池畔铺展宣纸,以莲为主题即兴创作,笔走龙蛇间,莲花的清雅与书法的灵动交相辉映。这场跨越古今的笔墨对话,恰似湖州书法艺术的生动隐喻 —— 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绽放。正如工作人员所说:“湖州书法的魅力,不仅在于笔下的风骨,更在于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守护这份基因,便是守护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图为莲花庄景色
撰文 | 周洁
图片 | 周洁
审核 | 周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