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辛宗翰 丁磊磊 董昊)2025年7月22日至8月5日,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绿泽乡兴”实践团围绕“传承平津战役精神根脉,以青春之我践行时代担当”主题,在津冀两地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先后走访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市津南区澜海社区、河北省西毛三庄村等地,通过参观学习、基层调研、文化宣讲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年实践深度结合。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感悟革命精神内核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随队指导教师结合战役示意图现场讲解战术部署与历史脉络,分析“东西对进、分割包围”军事策略如何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一件件实物与文献生动展现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强化青年学子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的理解。
图为指导教师讲解平津战役时间线。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丁磊磊 供图
深入基层调研 了解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实践团在两地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87份,开展深度访谈3场。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对平津战役关键史实的知晓度达90.3%,而30岁以下群体仅32%能完整叙述战役经过。在传播方式偏好上,超八成青少年倾向短视频与互动体验,年长群体则更认可讲座与纪录片形式。社区干部反映,现有红色教育对青年吸引力不足,需创新形式提升参与度。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红色文化认知度问卷调查。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辛宗翰 供图
创新宣讲形式 推动红色文化落地生根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在澜海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针对性调整内容和形式,吸引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
宣讲以“平津战役中的军民故事”为核心,结合平津战役纪录片中民工支援前线的历史影像,还原军民鱼水情。实践团成员结合老照片、实物复制品向小朋友们讲述解放战争中“村民连夜搭建浮桥助部队过河”“妇女们为战士缝制棉衣”等史实。
活动现场,澜海社区艺术团为实践团队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全场共鸣,老人与年轻学子同声合唱,琴弦震颤间完成革命火种的传递。
图为澜海社区艺术团为实践团成员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董昊 供图
此次天津科技大学 “绿泽乡兴” 实践团深入津冀两地,通过历史学习、基层调研与创新宣讲,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实践中焕发新活力。这支青年队伍既是红色基因的守护者,也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京津冀地区,推动革命精神在社区和乡村持续传播,以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行动,让红色精神代代延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辛宗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