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乡愁处见振兴——湘大马院学子的三下乡心得

发布时间:2025-08-20 21: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宇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乡愁” 像一条奔涌的河将两岸隔开,河岸的这边埋藏着游子们关于炉火灶台的温煦记忆,彼岸牵系着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繁华。而两岸之间,总有着一批如摆渡人般的守望者,悄然安抚着游子们的思绪,让他们归来时,总能寻见那座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小院。

七月的一个和煦清晨,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谭家山镇紫竹村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全体成员,揣着雀跃与期待,踏入了这片浸润着热忱与担当的乡土。在紫竹村,实践团遇见了一群特殊的守望者 —— 他们于奔向繁华的人潮里,毅然选择留守,默默守护着游子出发的原点。与这些守望者同行,共同编织了一幅交织着“初心”、“担当”与“寻路”的三下乡画卷。

图为实践团合影

寻道真理:问遍乡途识振兴

“什么是乡村振兴?” 迎着破晓的朝阳,踏着枝头晶莹的露水,实践团踏上了前往紫竹村的旅途。一路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耳畔此起彼伏:是房子越修越好,是道路越来越宽,也是田间的庄稼总能迎来好收成……无论是扫地的阿姨,还是树下乘凉的老者,谈及乡村的变迁时,那一声声期盼里,全是对日子越过越兴旺的热望。

当后视镜里,城市的轮廓一寸寸向地平线退去,最后缩成针尖大的一点时。灰白的楼宇轮廓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接天连叶的翠绿荷塘,清甜的稻香混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时,一幅水碧山青、鸡犬相闻的生机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 —— 那一刻,实践团成员似乎才真正触摸到了 “乡村振兴” 四个字最鲜活的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内志愿者交流

踏露寻路:问遍乡途识振兴

抵达紫竹村的首个夜晚,待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黄智华同志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实践团终于迎来了与她面对面交流的契机。当被问及为何放弃企业高薪、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时,她只用一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本真的愿望与初心:“就想让家乡变得更好。”​

紫竹村曾是热闹的矿区村,然而随着生活质量日渐下滑,环境剥离感不断加剧,那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暴露。在此之下,青壮年们陆续背起行囊外出务工,村庄里只剩下孤独留守的老人与缺少照料的孩童。昔日里欢声笑语的紫竹村,就这样慢慢沉寂于时光之中。也正是这份对故土与乡亲们的感情,化作了她踏上乡村振兴之路最坚实的推力。​

如今,无论是村里的老辈人,还是慕名来访的外乡人,谈及紫竹村的逐渐复苏,总会不约而同地提起村支书黄智华。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初刚踏上这条振兴之路时,她曾独自吞下多少苦涩 —— 家人的不解与劝阻,村民们的疑虑与不配合,还有发展进程中那些难以预料的困难与迷茫,都曾是压在她肩头的重负。​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一步步去做,总能带来改变。” 这句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她不曾动摇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凌逸思考乡村振兴

在紫竹村的日子里,实践团偶遇了一支格外特别的志愿者队伍 ——“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正如其名,这支队伍的成员多是村里的妇女,她们用柔韧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地。在三下乡行程中,她们的身影遍布村庄各个角落:或是在夏令营里温柔地照看孩童,或是在活动场地麻利地搬运器材,又或在树荫下陪着独居老人聊天,进屋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

寒来暑往,在青壮年离乡的这些年,是她们把“街坊邻里”四个字酿成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农闲时自发聚在村部的她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陀螺,村里哪里需要,便往哪里扎根。那些搬桌椅的力气、哄孩子的耐心、扫街巷的细致,恰似无数精密咬合的齿轮,让紫竹村的日常运转始终带着热腾腾的人间烟火。​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乡村女性用行动书写的答案,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文韵聚心:党群共绘幸福图

夕阳的余晖尚未褪尽,暑气仍在暮色中蒸腾,紫竹村的文化广场已渐渐聚拢了前来纳凉、等候的村民。实践团成员也早早融入其中,准备一同见证这场由村委会精心筹备的“谭家山镇大舞台”文化汇演,亲身感受在党建引领下乡村文化生活的蓬勃脉动。。​

与村民们的闲谈中,几位热心的乡亲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紫竹村村委会始终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摆在重要位置。每逢寒暑假、传统佳节,从重阳敬老到清明祭扫英烈,再到像今晚这样的日常文艺汇演,活动接连不断,滋养着村民们的闲暇时光。在党组织的积极号召与组织下,村中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他们活跃在每一次活动中,成为营造紫竹村和谐、向上文化氛围的重要力量。

汇演在热烈的期待中拉开帷幕。台上,既有本村村民踊跃登台,一展才艺,质朴而充满热情;亦有特邀的专业表演者倾情助阵,技艺精湛,引人入胜。广场上,笑语喧腾,掌声阵阵,村民们兴致高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一张张脸庞洋溢着由衷的幸福与满足。

直到星月爬上天幕,汇演才在不舍的掌声中落幕。村民们牵孩子、挽老人,一步三回头往家走,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空气中还飘着没散尽的歌声与笑声。

图为紫竹村皮影戏表演

古往今来的月,总在夜空铺开一片清辉,静静照耀着远行游子的前路。“乡愁” 的河流之上,党建恰如坚固的航船,既载着乡村向着振兴彼岸破浪前行,也默默守护着游子梦里那个魂牵梦萦的灵魂落脚点。从黄智华书记怀揣初心扎根故土,到巾帼志愿者们用担当守护家园,再到文化汇演里绽放的幸福笑颜,紫竹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在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劲力量。

在党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 “守望者” 汇聚成前行的暖流,让乡村既留存着 “炉火灶台” 的温馨记忆,又焕发着蓬勃发展的崭新活力。相信在党建的领航下,更多如紫竹村般的乡村,都能在振兴之路上稳步前行,让归来的游子不仅能寻到记忆中的小院,更能遇见一个充满希望、日益兴旺的家乡。​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孙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